[原创] 从 改革 到 民主法治 革命 的 沙盘推演 by 朱奇

从改革到民主法治革命的沙盘推演 by 朱奇 Post By:2012-1-21 8:34:12 source: http://www.chinareform.org.cn/cirdbbs/dispbbs.asp?boardid=37&Id=1036886 我们说过,如果未能很快启动中央政府主导的以反贪腐风暴为先导的政治体制改革,中国民众将不再对中央政府抱有期待,中国的众多利益群体、维权群体将在三年内全面进入帮会化、地方化,执政党内部也会快速出现党中有党、党中有派的情形。有了帮会化社会基础,公共秩序将沦为各个帮会群体明争暗斗的筹码,街头聚集事件以及其它暴力事件会连绵不断,这会同脆弱的经济系统所衍生的大量失业人口相互催化。再说具体一点,由于帮会化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搭便车行为,会出现一种“民众争相出头闹事”的现象。这标志着改革将让位于民主法治革命。 民主法治革命起码在三个方面明显区别于改革: 一、改革的主体是现有权力系统本身,而民主法治革命的主体是包括党内民主法治派在内的全体人民。其中,权力系统外的人民已经演化为民主法治革命的主导力量和主要推动力量;党内民主法治派在民主法治革命中的主要作用是政治整合,即及时和有效地整合人民的革命意愿和革命行为,从而提高民主法治革命的效率和减少民主法治革命的震荡程度。 在此,人民被定义为排除了那些自认为是社会政治精英和当然的统治者的人群以后的国民。 二、改革的性质是权力系统本身的局部自我修复和局部自我手术,它无法走出线性推演的逻辑怪圈和潜规则的话语陷阱,而民主法治革命的性质是建立包括人民授权系统、人民监督系统在内的完整、科学的权力系统,它具有高度的全局性和综合性,它产生的是显规则的阳光话语信号。 三、改革的组织形式是同原有权力系统一致的具有金字塔结构特征的传统组织,它具有自上而下的单向性,而民主法治革命的组织形式则是与现代信息条件一致的具有蛛网特征或图结构特征的战略思维型组织,它具有全部信息瞬时共享、全部行为瞬时协调的多向性。 民主法治革命的具体形式包括和平革命形式和暴力革命形式。前者包括和平抗议、集体维权等,后者包括各种形式的屠杀行为。就中国的具体情况而言,有法律而无法治的主要漏洞在于各种程序类法律的缺失和无法执行,国民在法律语言形式上依然具有各种法律权利,因此,坐实法律权利的和平抗议、集体维权等和平革命形式是中国民主法治革命的首选。中国民主法治革命是否会由和平革命形式演化为暴力革命形式,主要取决于党内民主法治派对人民意愿进行政治整合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也取决于党内专制派对和平革命形式的反应方式。 从预案沙盘推演的角度看,我们要不厌其烦地规劝专制派的朋友,要有一点相互妥协的博弈精神,不要再继续制造中国民众对贪腐官僚的仇恨!我们要从观念上消除专制派朋友的一个认识误区,有许多专制派的朋友似乎一点也不惧怕暴力革命,因为他们绞尽脑汁所能想象出的暴力革命无非是一群衣衫褴褛、抗着破鸟枪、满山沟乱钻的暴民!掌握着现代化强力工具的他们当然不惧怕这样的暴力革命!但是,专制派的朋友有所不知的是,如果官民矛盾激化到再次爆发暴力革命的程度,他们就会遇到一种暴力革命的新形式,那就是“杀掉你身边的贪腐官僚”。 即使已经从改革阶段进入民主法治革命阶段,我们的良好愿望依然是我们的祖国能够和平地实现民主法治转型,我们要努力将民主法治革命控制在和平革命形式的阶段。 在民主法治革命的和平革命形式的阶段,帮会化社会生态将使“三罢一游”层出不穷!主流经济运行系统之内会不停地出现“三罢”,主流经济运行系统之外会不停地出现“一游”。加紧认识和平革命形式的规律性,以一种博弈精神而不是绝对敌视地扼杀思维对待即将大量出现的和平革命的新现象,是政治家的大智慧,是执政党升华为现代党的大智慧,是中华民族避免从和平革命滑入暴力革命的关键点。 Next posting in the same article Post By:2012-1-21 8:48:14 中国改革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漫长、最低效的一次改革 朱奇 从1978年执政党主动举起改革大旗算起,中国政府一届接一届地、连续地把制度改革列为施政目标已经33年有余了,这无疑是人类有史以来由执政者为主体而进行的最漫长、最低效的一次改革工程!并且更加令人惶恐的是,这一次改革工程至今“仍未进入深水区”,改革主体至今仍然对衡量改革工程绩效的最基础的指标讳莫如深,这最基础的指标就是按照科学随机原则统计而成的国民生活质量和国民满意度指标。不得不说,中华民族正在经历一场改革悲剧!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改革悲剧首先是因为改革工程的设计师、工程师居然没有搞清楚什么叫改革。 国家之改革从根本而言是重新架构或局部调整一个国家的制度系统,这个制度系统能使人们的那些较少涉及他人的行为趋于自由化和多样化,能使人们的那些较多涉及他人的公共行为趋于标准化和规范化,并且能使人们的全部行为更有效地达成一国国民的需求格局。被改革之制度系统,或者是技术层面不够系统化,导致各个个体的行为相互冲突、互为成本,个体行为无法形成合力,行为的宏观总体结果微小;或者是,制度系统虽然在技术上是有效的,但它使人们的行为的宏观总体结果与国民的需求格局渐行渐远,行为的宏观总体结果的效用较小。 人类共同体为追求“幸福”而行为,有些行为能有效接近“幸福”之目标,即人们对行为的结果满意程度较高,而有些行为则是低效的甚至在方向上就已经使我们远离目标。人们愿意反复模仿那些令人满意的行为,并将这些比较有效的行为概念化、标准化、稳定化、强制化,就形成了规范行为之制度。 制度按照可概念化、可标准化、可强制化的程度又区分为外在制度和内在制度,前者如法律规章等,后者如道德舆论等。 完整的制度是由显化的部分和隐含的部分共同构成,前者如文字化的法条和口语化的规矩等,后者则是形成制度时远未尽列的甚至尚未明确意识到的环境条件。专业从事制度研究和设计的人员有义务格外关注和准确描述制度的隐含部分,因为非专业的公众在多数情况下只意识到制度的显化部分,而对制度的隐含部分缺少概念化的认识。 改革是什么?或者由于人们的需求格局或目标变了,或者由于环境条件变了,以前的制度的隐含部分不再与现实状况吻合了,导致以前的制度的显化的行为准则不再能有效引导人们的行为达成目标了。于是人们就要重新寻找在新的条件下能比较有效达成目标的典型行为,并将它概念化、标准化、强制化,从而形成新的规范行为的制度,这个过程就是改革。按照要改革的制度在整个制度系统中的层级位置,按照制度改革滞后的程度,按照人们不满意的普遍程度,按照制度改革的成本比较,改革又分为全面系统改革和局部调整改革。 人们为了提高制度改革的准确性和效率,预先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重大假设条件下,对人们行为的片段规律做了学科性研究,如政治学、经济学等。人们按照抽象思维的要求将研究区分为政治学、经济学等是恰当的,但在现实的制度改革设计层面,特别是全面的制度改革设计层面,当初为了学科研究的便利性而设定的那些重大假设就必须放松,因为多变和速变的现实并没有为我们预备好这些片段结论成立的假设条件,政治学和经济学的那些片段结论就必须紧随着对现实环境条件的扫描而随时重新组合,因此在话语形式上改革就不应该再分为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了,应该被称作系统的制度改革。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改革悲剧还因为改革工程的设计师、工程师无视甚至蔑视改革工程的五个起码的通用技术标准 。 有效的公共制度会随着时空条件的不同而有区别、有变化,但人们在跨地域跨时代的大量观察的基础上归纳出一些适用期限比较耐久、适用地域比较广泛的公共制度设计标准,在没有充分的依据表明它们无效之前,这些设计标准就是我们评价公共制度优劣的通用技术标准,它们是制度设计的必要条件,满足这些技术标准的国家制度系统不一定是在现实条件下最理想的制度系统,但不满足这些技术标准的国家制度系统一定是差的制度系统。改革者要做的工作就是首先排除掉不满足通用技术标准的制度方案,再在符合技术标准的若干预案中遴选合适的方案。这些通用技术标准是: 一、公共制度必须有利于促进在统计多数个体成员的需求格局的基础上形成的共同体的需求格局。否则便无法在共同体内形成自愿遵守制度的局面,没有绝大多数人的自愿遵守做基础,由制度的监督成本所制约,制度就是无效的,就形同一个没有制度、没有规则的共同体,并且这种摆样子的制度极容易转化成少数人的寻租工具。在统计基础上归纳出来的共同体的需求格局是现代制度设计的核心、基础和出发点。以某种教义或教条为核心、基础和出发点来设计制度是愚昧时代的制度设计思想。一般而言,当初教义或教条的设计者是从现实出发的,但后来,以前人的教义或教条为出发点的制度设计者则割断了制度与现实需要的直接联系,例如,早年的中东地区,猪总是旋毛虫的携带者和传播体,当时的人们没有现在的科学分析,但用教义的禁忌来阻止人类食用猪肉,这是一种在当时条件下非常聪明的制度设计。由于有充足的替代品,后人至今仍遵循这古老的教义是无可厚非的。但可悲的是,人类在另外一些更重要的领域,不断出现教义或教条阻止了人们追求满足强烈物质和精神需要的行为却无法提供人们认可的替代品。 二、制度应该是外在制度、内在制度取向一致、协调搭配和取长补短的完整系统。当认可一项行为经验的人数超过一个临界点后,这项行为经验就演化成内在制度,它的特点是自愿协调,它可诉诸的惩罚包括友善的责备、指责、排斥等。内在制度规范了一个共同体的绝大部分行为,它是外在制度被自愿遵守的基础,没有有效的内在制度,一个国家不可能仅靠外在制度达成某种长期秩序。虽然人为的总结、提炼有助于内在制度的传播,但从总体和长期的角度看,内在制度不是人为设计和外在权威强制推行的产物。 当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出现内在制度的混乱、无效的情形,最重要的干扰源一定是外在制度的混乱和无效。外在制度是由具有政治意志和实施强制权力的主体(如国家)设计出来并强加于共同体的,对违反外在制度的惩罚是正式的和暴力的,它通常是内在制度的后盾,但不可能取代内在制度。导致较长时期出现内在制度的混乱、无效情形的外在制度一定是需要变革的外在制度。 在制度系统因混乱和引起普遍不满而进行重大变革时期,意识形态工具的超强运用可以短期地建立起没有外在制度支撑的内在制度。 三、在现代条件下,制度应该具有对所有人的平等性和普遍适用性,包括对所有人的程序平等,不能使人因金钱、地位、人际关系等因素而高踞于制度之上,否则就会严重破坏对制度的自愿遵守基础。在中国,平等性突出表现在程序平等方面,例如,制度不清晰易懂和存在大量模糊概念,造成只有职业专家或权威者才能解释和应用制度;再如,制度存在许多可自由裁量的条件,让人无法判断行为与制度结果的对应关系;更甚者,制度严重缺乏执行监督和责任追究,执法犯法到了让人瞠目的程度,等等。这些都导致在制度之外存在一种金钱、地位、人际关系等可以乘虚而入的潜规则。制度反到成了一些人压迫另一些人的工具。 四、制度(尤其是外在制度,尤其是对人口众多的大国)应该是一个层级清晰的系统,层与层之间存在有严密的演绎关系。最深层次的制度是更抽象的一般规则,规范人们行为的范围较广,稳定性较强,制定和修改程序较复杂,这些一般规则经常包含在权利法案或成文宪法的序言中,它决定着低级规则可以规定什么和不可以规定什么,它保证制度系统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中间层次的制度是大量成文法。最浅层的是政府条例。按由浅到深的方向,稳定性趋强;按由深到浅的方向,开放性趋强。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规范任务复杂的大国而言,绕开和回避宪法的缺陷而指望仅用较浅层次的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是一种蔑视制度系统性的错误选择,会导致缺乏有效的内在制度,从而积累共同体的无序。 五、制度(尤其是外在制度,尤其是对人口众多的大国)必须是单一话语系统下的显规则而不能是多套话语系统下的潜规则或阴阳规则。潜规则之所以叫潜规则,是因为它产生作用需要以多数人的不知晓为前提条件,例如,少数人通过行贿获得某种特许权必须以多数人不行贿为前提条件。潜规则不可能仅仅通过公开化就可以转化为显规则,公开化只能带来潜规则的失效,潜规则不可能成为引导和规范多数人行为的制度。在现代信息传播条件下,主要依靠潜规则维系的国家,尤其是人口众多的大国,很快就会因为潜规则的公开化和无效化而陷入无规则化,其运行系统只需二、三十年就会崩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ost By:2012-3-8 20:55:50 政治体制变革自古到今就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另一种就是自下而上的变革,这种变革的另一种说法就叫革命。希望中国的体制变革是前者,中国已经经不起再折腾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ost By:2012-3-10 [...]

从历史走向未来—中国转型的挑战、路径和前景 by 张大军

从历史走向未来—中国转型的挑战、路径和前景 by 张大军 欢迎转载,欢迎批评指正,作者电子邮件:zhdj_gch@yahoo.com 2008年07月 source:http://www.politics.fudan.edu.cn/view.php?id=1068 摘要:我翻译的《民主化转型的政治经济分析》一书是关于后发国家政治和经济转型的实证研究成果。它从经济与政治复杂的互动关系的角度谈论民主化之前的经济政治条件对民主化过程的影响,以及民主体制获得巩固的前景。无庸讳言,我翻译此书时是带着中国问题意识的。本文就是笔者试图以该书的经济加政治复合分析框架为基础来谈论中国未来的民主化转型。当然,由于中国尚未实现民主化,我的分析带有相当多的预测性或论断性评论,而不是一种实证分析。转型是一个连续性的历史过程,它连接现实状况和未来愿景。当我们谈论转型的时候,我们要同时弄清楚转型的现实条件、可行办法以及未来出路。因此,在下文中,我将中国转型这一宏大命题分解为三个部分:中国转型的历史性挑战、动力机制以及可能的前景。 张大军:从历史走向未来—中国转型的挑战、路径和前景(上) 张大军 摘要:我翻译的《民主化转型的政治经济分析》一书是关于后发国家政治和经济转型的实证研究成果。它从经济与政治复杂的互动关系的角度谈论民主化之前的经济政治条件对民主化过程的影响,以及民主体制获得巩固的前景。无庸讳言,我翻译此书时是带着中国问题意识的。本文就是笔者试图以该书的经济加政治复合分析框架为基础来谈论中国未来的民主化转型。当然,由于中国尚未实现民主化,我的分析带有相当多的预测性或论断性评论,而不是一种实证分析。转型是一个连续性的历史过程,它连接现实状况和未来愿景。当我们谈论转型的时候,我们要同时弄清楚转型的现实条件、可行办法以及未来出路。因此,在下文中,我将中国转型这一宏大命题分解为三个部分:中国转型的历史性挑战、动力机制以及可能的前景。 在第一部分,笔者指出,中国转型所面对的历史挑战其实是中国长久的负面历史遗产-信奉实用主义的官僚体制-在当代的回光返照。这一耗费巨大的历史遗产不仅直接加重了中国人的负担,成为各种不公平和非正义的总策源地,而且也极大地妨碍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在这样的历史重负下奄奄一息。面对这样的历史负担,笔者在第二部分试图从源头理清这种历史循环的深层逻辑,指出打破历史的因循必须借助于一种超验亮光所映照的中道转型之路。在这种超验的亮光下,个人以及个人的自主性成为变革的推动力量,中国的崛起将取决于并表现为昂然屹立在大地上的每一个个人。最后,笔者结合中国转型所实际面临的非常重要的外部约束条件,对中国的未来前景做出大胆的预测,着重论及最值得期待的、最有可能的、以及最糟糕的三种图景。 本文的中心论旨是,中国的政治失衡带来了经济上的严重问题,而经济上的严重问题又将使得中国的民主化转型更为复杂、更为困难。但是,中国的问题并不是完全不可救药的,关键的是我们要找到一条中道的变革路径,让未来中国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民主均富的现代化目标。在分析过中国过去三十年改革经验以及过去两千年变法实践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一种自下而上的、以公民社会为推动力的中道变革模式。它既不是一种渐进主义的经验道路,当然也不单纯是一种狂飙突进的理想主义道路。毋宁说,它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既有渐进主义的务实性,同时又有道德理想的成分。后者为这种道路指明了方向,而前者则为道路的开辟提供了动力。 最后,笔者有必要首先在此声明,中国转型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远非本文所能详细论述。很多问题,比如民族问题,宗教伦理问题、统独问题、国家结构问题等等,都超出笔者的能力范围。如果此文能对思考中国未来的人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笔者就心满意足了。 一、中国转型的历史性挑战 现今的事早先就有了,将来的事早已也有了,并且神使已过的事重新再来 – 圣经 传道书三章十五节 我深信,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从旧制度继承了大部分感情、习惯和思想,他们甚至是依靠这一切领导了这场摧毁旧制度的大革命;他们利用了旧制度的瓦砾来建造新社会的大厦,尽管他们并不情愿这样做…—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1.中国变革本应是一个以模仿实现历史超越的过程 法国著名思想家托克维尔在其名著《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有力地证明了这样的一个命题:历史的发展有可能是跳跃性的,但更多的则带有延续性和反复性。本文的主题-从历史走向未来-所隐含的意义就是,我们可以在历史中去理解转型的对象,确认转型的目标,并寻求转型的办法。这正如《圣经旧约》传道书中所启示的那样,转型的对象“早先就有了”,将来的目标“早已也有了”,而转型的办法也只是“使已过的事重新再来”。 在民族国家的时代,从历史走向未来同时包含着两层意思:第一是从自己的历史中走向未来,第二层意思是从别人的历史走向未来。上面托克维尔的话主要是讲从法国自己的历史走向法国的未来,这是一种内生性的历史传承。当时的法国人并没有从别人的历史走向未来的条件,因为法国政治文明的演进基本上是内生原创性的,它缺乏可资比较和借鉴的对象,唯一能够作为参考的大概就是英国吧,但英国是君主立宪贵族,和法国大革命的目标还不一样。而对后来的转型国家,包括我们中国、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前共产主义国家在内的后发国家的转型却常常要学习和借鉴其他较为先进国家的历史经验,因为后发国家的转型一般是观念引导型的,并且它需要一个效法和追赶的对象-一个因着落实这样的观念而实现自由繁荣的榜样。 所谓的较为先进的国家是相对的概念,比如20世纪初期的英国和美国是相对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相对先进的国家,西班牙和葡萄牙在20世纪八十年代是相对于韩国、巴西、匈牙利和波兰的先进国家,而在当下,所有这些国家相较于中国都属于先进国家,都可以成为中国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中国作为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在其转型的过程中需要从别人的历史学习的不仅仅是观念,而且还应该包括被实践证明可行的办法。这一点在中国经济改革的过程中表现得很突出。比如中国执政党所定的执政目标之一-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一个巨大的观念体系,它包括私有产权、自由创业、自由就业、自由交易和法治秩序等一系列的观念。而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策略的最初模仿对象恰恰是东亚国家以及象台湾和香港等已经实现市场经济的海外中国人地区。 我记得在我上大学的时候-1990年代初期,经济学教授们最爱讲的就是“雁阵模式”。什么是雁阵模式?这一概念最早是日本学者在1935年提出的,后来逐渐完善。我们大学教授谈论这一模式的背景是日本的经济当时在东亚地区处于最领先的位置,成为雁头,而排在其后的为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亚洲四小龙-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最后的则为中国与东南亚的几个国家-象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在这个模式中,日本成为产业和技术发展的领头兵,当这些领头的产业和技术在日本失去优势时,它就要实现产业和技术升级,而把原有的产业和技术转移到相对落后的亚洲四小龙。同理,后者在将该产业和技术充分开发后,也要实现产业和技术的升级,而必须把原有的技术和产业转移到更为落后的国家,也即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东亚地区这种先后秩序、逐级转移的分工模式使相关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次第得到开发,并依次腾飞,这种格局有点象天空中有秩序的雁阵,故此这种分工发展模式被称为“雁阵模式”。这种雁阵模式就非常突出地显明了后发国家的追赶和模仿战略。当然,雁阵模式后来主要因为199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大行其道以及日本经济的衰落和中国经济的相对崛起而成为明日黄花。 除了“雁阵模式”,我们知道,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也是模仿的结果,是直接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那里学来的。中国到现在还在实行这种策略,其特点就是依靠美国市场的消费能力来发展自己的本国制造业。 这种模仿和追随还体现在很多其他方面。我今年春节后回我老家的一个小县城,我的高中同学是我们县公安局的刑警大队长,我跟他聊天,问他现在的工作状况怎样。你知道他怎么说的?当时着实吓了我一跳!他说我们正在西化,向美国学习。我理解他的意思是公安机关的一套管理制度和办法都在向西方标准靠拢。只不过他们依然还是一个专政机构,而不是一个服务机构。但是他们也在模仿,在我们想不到的地方和机构里都有人在模仿。我相信我们的军队也在模仿美国,尽管他们模仿的可能还仅仅只是技术工具性的,器物层面的。我相信,如果他们有机会和条件,也会成为如美国军队那样的国家化的中立机构和力量,而不是某一党某一派的力量。 由此我们也可以基本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中国进步-包括经济的增长、社会管理手段的改进以及法治上的改善-并没有什么秘密和奇迹,因为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的成效都是学习和模仿别人的结果。阳关底下无新鲜事,也就是《圣经旧约》传道书中所说的:现今的事早先就有了。 2.中国转型面临的最大挑战:滑回历史的深渊 客观讲,中国的模仿为中国带来很多积极变化,包括经济富裕程度的提高、个人自由空间的扩大,社会平均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等等。但我们现在也发现中国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经济发展了,只是表现为GDP总量的提高,一般民众的生活水准却无法反映出这种数字化的经济发展速度。看不起病,上不起学,买不起房,找不到工作;贫富差距越拉越大,贪污腐败越来越猖獗;工资不涨,物价高涨;自然环境变坏了,人文环境也变坏了。 所有这些问题都可归因于杨小凯先生所说的那种“后发劣势”。什么是“后发劣势”?后发劣势其实也是对后发国家的诅咒。其意思是,后发国家由于可以比较容易和快速地模仿先进国家的表面技术和方法而获得最初的成功,他们出于惯性和侥幸而不愿模仿那些比较难模仿的内在制度和规则。结果是,他们在尝到最初成功的滋味后就很快会因制度上的劣势而陷入一种发展上的不利状况。 现进的制度规则体系早就存在,成功地实践了这套规则体系的国家也早已存在,中国的问题不是有没有模仿的机会,而是有没有模仿的意愿。中国执政党的意愿缺乏可以从邓小平先生说的一句话中清楚地读出,他说中国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就是他不愿设定一个制度模仿目标,走一步看一步,中国改革或转型的路线图是没有的。可以说,中国改革的指导思想就是这种实用的理性主义。邓小平还讲过另外的话,就是有很多问题现在解决不了要延缓一下,留给下一代,理由是下一代可能比他们更聪明。这导致执政党在很多事情上能拖就拖,其实这是一种极端的理性机会主义,用俗话讲就是小聪明,也是推脱责任的借口。 制度后发劣势就是中国问题之症结所在。孙中山曾讲: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在全球民主化的潮流中,中国不进则退。事实也正是如此。中国的制度在世界制度变革的潮流中,激流勇退,最后退到我们传统的官僚专制体制。如何理解这种退步?我上面引用的托克维尔那句充满睿智的话语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尽管中国共产革命轰轰烈烈,历时几十年,先是暴力革命,后有文化革命,既试图改造社会政治制度,也妄想改变人心道德。可是,托克维尔说得明白:“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从旧制度继承了大部分感情、习惯和思想,他们甚至是依靠这一切领导了这场摧毁旧制度的大革命”。在革命过后建设中国的过程中,邓小平及其所领导下的执政党又“利用了旧制度的瓦砾来建造新社会的大厦,尽管他们并不情愿这样做”。 因为我们在世界变革的潮流中没能顺势而为,没有模仿先进制度以改进乃至扬弃我们的旧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可能依然在延续从旧制度中继承下来的感情、习惯和思想,也就是说我们依然生活在过去之中。虽然现在的八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的年轻人从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地叛逆,但事实是,他们和中国大陆的每一位中国人一样依然生活在传统的思想、情感和习惯之中。我们一方面没有从别人那里学到新的制度,另一方面却又从传统中继承了那么多的感情、习惯和思想,而且,这个新建的社会大厦中又存有很多传统旧制度的因子,我们很遗憾地看到,这样,问题的后果就很严重了:旧思想、旧习惯以及旧制度的发酵和繁衍已经将中国当下的政治生活拉回到在中国存活兴盛了两千年之久的旧官僚专制传统之中。向传统制度的这种回归也验证了圣经中所讲的“现今的事早先就有了”。(关于中共统治方式向传统王朝治理模式的回归,我在下一部分还有更进一步的论证,本部分主要提出我的一些看法或观点。) 无庸讳言,这种回归或者复古始自邓小平。邓小平的没有路线图的实用理性主义是他所领导的执政党推行改革的意识形态。在我看来,这种意识形态本身就是一种复古,它抛弃了革命理想主义或者专制乌托邦,却同时也抛弃了符合普遍人性和普世价值的人道理想。如果失去了理想,人类将是什么?人类将下降到动物式的生存状态。对邓小平来讲,他既然抛弃了革命的理想,那他的唯一思想资源只能是传统思想。这种传统思想实际上是流在他的血液里面的。他的理性实用主义当然也就是传统儒家讲求的理性实用主义的一种变种而已。这种理性主义后来在执政党内蔓延成风,甚至发展为极端机会主义,虽然邓小平是始作俑者,但其内在的演化机制却正如托克维尔所指出的那样,是传统在不知不觉中恢复对个人的辖制和影响。 如果说由于受革命历史的牵扯,执政力量在思想意识上向传统的回归显得比较暧昧和扭捏,那么,整个国家政治生活在制度规则上向传统的回归则表现的更为鲜明和直白。众所周知的“潜规则”一词的盛行就活生生地表明我们的制度规则体系还是那套东西。我听说很多政府官员都喜欢阅读乃至研究这本书,以从中发现官场的秘密,升官的诀窍。可以想见,在这些人的想法里面,传统的东西依然是活生生的。顺便再说一句,中国民间最近几年的历史研究热在我看来不是什么好现象,它从侧面说明了中国摆脱旧体制,迈向新世纪的征程上需要跨越很多思想、情感和意识上的障碍。对此我们一定要警醒。甚至可以说,我们中国转型要背负的不仅仅是六十年的共产政权遗产,还有两千年王朝专制统治的历史负担。 另外,中国目前的政治权力结构也已经开始回复到传统的王朝体制。传统王朝统治结构的特征就是君主专制下的层级式官僚体制。这种官僚体制在我们现有的体制中已经是非常非常之明显了。这种历史性的回归确实也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说到底,官僚体系是专制体制维系统治的纽带和基础,因为位于专制体制最顶部的君王或者其他最高统治者,只能依赖他们来实现自上而下的社会控制。即使最高统治者讲什么“仁政”、“亲民”或者“和谐社会”的理念,他们推行这些理念的渠道和手段依然是官僚系统。对最高统治者以及整个专制体制来说,民众无法成为他们统治所依靠的对象,假使他们开始依靠民众,他们权力的“道统”乃至整个专制体制的道义性都要受到拷问。所以,如果他们不靠官僚系统,他们又靠谁呢?他们统治的正当性正在于整个官僚系统对他的效忠和服从,一旦没有了官僚们的效忠,最高统治者的专制也就土崩瓦解了。最高统治者是很清楚他们所依赖的对象以及需要防范的对象的。正是由于官僚体系本身成为了专制统治须臾不可离的经脉系统,它也同时产生了依托这种独特地位大捞一笔的心态。有人说中国官员的腐败是因为他们的权力受不到适当的制约和平衡,此言当然不虚。不过,我们还可以接着问下去,他们的权力为什么受不到制衡,执政党不是天天在喊反腐败么?其实他们的权力之所以没有受到制衡是由于他们的地位决定的,他们作为专制体制贯通上下的控制系统,如果把它们制衡住了,整个专制体制就无法运转了。 3.“复古路线”不能承受之重 也是由于这种无可替代的地位,中国的官僚体系开始寻求相对独立于最高统治者的利益。而由于中国疆域的广大和地区间在风俗民情以及经济人文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位居中央的最高统治者对他们的控制就会有很大的漏洞。于是,中国官僚们独立的寻租空间会按照自己的惯性越撑越大,直到将一个专制体制撑死掉。据中央党校周天勇教授统计,中国到2005年时由财政供养的公务员和准公务员性质的人员实际上超过7000万人,远远超过除了农业之外的任何一个行业的就业人数,中国政府成了名副其实的最大的雇主。中国的官民比也达到创历史纪录的1:18。中国吃“皇粮”队伍中的很大一部分是在县和县一下的基层政权中,而且不属于正式的公务员编制,但属于整个官僚体系,有些很象传统官僚衙门中的“吏”,他们是为“官”服务和跑腿的。据周天勇教授统计,在县、乡、村三级政权中,靠收费和罚款等非正规财政收入供养的编制外各类工作人员高达约2000万人,这里面有730万名村干部,1270万名编制外的各类聘用人员。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新闻报道,一个县乡政府的组成机构往往人员严重超编,这些超编的人一般都是所在机构领导的关系户,一个局长会把十几甚至二十几个他的亲戚朋友安排在他主管的政府机构中,这类现象在中国比比皆市。 由于没有真正的监督和制衡,官僚们的腐败和官僚机构的臃肿就成了专制体制永远无法克服的痼疾。现在官员们的胃口好得很,贪污受贿的数额越来越大,动则几千万,上亿。这都还是已经查出来的数额,没有查出来的,估计还有,总数肯定更高。想想农民现在一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才有几千元钱,还不享受公费医疗的待遇,中国的贫富差距能不大么? 另一方面,在庞大官僚系统中“服务”和“跟班”的人也要吃饭,也需要办公经费,而正规财政系统又没有这么多钱给他们,他们于是就开始自己想各种各样的土办法乱罚款,也不管有没有理由去罚款。中共现在对基层的治理基本上遵循的是以“罚”治国的原则,靠罚款来维持基层的治理机关,很多地方乡政府的财政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计划生育罚款。我曾听到一件很荒唐的事,就是有一个人,82年出生的,大学毕业后到当地中学教书,突然有一天计划生育管理人员找到他要他交罚款,理由就是他是超生的,当时没罚或者没罚够,现在补罚。真是无奇不有,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在于现在农民普遍要的孩子比较少,很多都是要两个孩子,要三个或四个小孩的比较少,那计划生育罚款的收入也少了呀,所以他们就开始对以前的人进行补罚。这就是整个官僚集团过度膨胀后的必然出现的财富掠夺问题,农民和小商户的日子也就更加难过了。 处于官员阶层以及广大的“吏员”阶层之间的是人数日益增多的一般公务员。他们也日益成为城市中其他社会阶层羡慕的对象。除了越来越高的基本工资外,一般公务员还有灰色收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有稳定安全的工作保障,有健全的医疗养老保障,所以在中国的就业、医疗和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下,挤进官僚体制成为很多人-包括刚毕业的大学生以及研究生-的择业目标。就象过去的读书人都争先恐后参加科举以挤入仕途一样,当下中国的公务员报考热也堪比以前的科举热。据报道,中国共有64万名考生参加2008年公务员考试,竞争1.4万个职位,相当于46个人争取一个职位。笔者还真不知道现在有什么职业比公务员更热门。这就是对这样一个官僚主导的利益格局的最真实反映。 据《检察风云》2006年的一篇报道:在2004年,官员们用于公车的财政支出费用就已经高达4085亿元。关于官员们滥配滥用公车的做法,媒体曾披露了两个实例。一是《新华每日电讯》披露的陕西人事厅“超级车队”。陕西人事厅总共才有126名公务员,却配了42辆公车,“这还不包括一些购买后仍未挂牌使用的车辆,也不包括下属事业单位的十多辆汽车”。另一个实例是《新快报》披露的:广州市政府办公厅有177名工作人员,拥有的公车达到172辆,理论上几乎每名政府官员都有一辆车可以开。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在韩国首尔,政府官员用的公车总共才有4辆;而在芬兰,仅总统、总理、外长、内务部长、国防部长5人才配有专车,公车仅限于在公务时使用。官员们的公款吃喝数额也很巨大,有人说每年的开支在3000-3500亿元,也有人说在3700亿元。不管怎样,公款吃喝的费用都大大高于政府教育和医疗等公共开支的总和。我回老家经常能听到说谁谁谁的餐馆被当官的吃垮了。而且现在公款吃喝的排场越来越大,一顿饭下来常常要发好几万元钱,比一户农民一年的纯收入还要多很多。中国的GDP总值只相当于日本GDP的五分之三,人均GDP只及日本的7%,而中国的公款吃喝总费用却比日本多出1000多倍。另外,中国政府官员一年的公费出国费用也在3000亿元以上。据估计,公费用车,公费吃喝以及公费出国的之处总额大约占中国财政总支出的1/3。与此相对应,中国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为全球倒数第一。让人诧异的是,中国本来不多的医疗经费的80%发在850万名党政干部的身上,更有甚者,在中国很多病人因为没有病房而不得不推迟住院的情况下,却有40万中共各级各类干部长期占用着高干病房,吸收走非常多的医疗资源,让本来就很紧张的住院条件更加恶化了。除了这些数额惊人的费用之外,根据中国官方自己公布的数据,中国各级官员一年贪污腐败的金额达2500亿,平均每个中国人每年被贪污200元。而且常识告诉我们,这区区的2500亿只是冰山之一角。 上述种种现象和事实说明,中国的官僚阶层已经形成一个巨大的可怖的食利者阶层,成为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沉重大山。正如中国过去几千年的历史所反复证明的那样,政治理念上的实用主义加政治治理上的官僚集权主义最后的结果就是专制王朝的周期性循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解决这种实用主义意识形态基础上的制度劣势,中国没法往前走,中国人的苦难就会象中国的王朝统治一样不停地循环下去,永远没有结束的时候。中国的历史就会持续地在时间之轴上画圆圈。 4.“复古路线”的经济和民生之痛 那怎样解决制度上的落后问题,答案自然和解决经济上的贫穷问题一样,就是继续学习和模仿那种能有效克服官僚主导的专制体制之弊病的国家。这种国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宪政民主国家,它们-无论是象英国和美国那样的原生性民主国家,还是象韩国和波兰等后发追赶型国家-在实践上已经充分证明了这样一个真理:宪政民主制度是确保经济繁荣和保障个人自由与权利的最佳制度安排,也是能打破实用主义意识形态掩盖下官僚主导体制的最佳制度安排。 我翻译的这本书就是讲后发国家在制度模仿上的经验和教训的。后发国家的转型说到底是结合每个国家不同情况的各种不同制度模仿过程。此间的制度模仿或者转型过程和经济发展和改革密切相关。这一点对我们中国人尤其重要,因为中国人对政治的理解有其非常现实的一面,就是政治治理的目的是为民众提供一个让他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制度环境;用专业术语讲,就是无论什么样的制度都要体现出政绩合法性。这其中的原由就是,中国人在过去很多年以来生活得太贫困,有着难以遏制的追求物质繁荣的冲动。所以,谈中国的制度转型就要谈它对中国经济的潜在影响,谈它对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影响,谈它会给我们个人带来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发展前景。我认为,中国朝向宪政民主的制度转型,确实和这些问题有非常大的关系。我现在举三个方面的例子来说明,为什么中国以前仅仅是技术层面上的模仿正在并将继续对我们以及我们同胞的生活造成非常负面的影响。第一是通货膨胀的问题,第二是税收负担的问题,第三是大学生就业的问题。 首先来看通货膨胀问题。通货膨胀通俗一点来理解就是钱太多了,要买的东西却是一定的,那东西就一定要张价。所以它和政府的铸币权有关,也就是政府控制货币供应的权力有关。从宏观的意义上讲,铸币权是政府对经济实施控制的最有力的手段之一。如果没有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那他会怎么样,他会滥发货币,尤其现在的货币都是纸币,还不是金银等贵重的金属,政府印刷机一开,货币就有了。后果就是通货膨胀。 凯恩斯说的明白:“通过连续的通货膨胀, 政府可以秘密地、不为人知地剥夺人民的财富”。用通货膨胀实现财富的再分配,妙就妙在“一百万人中间也未必有一个人看得出问题的根源。”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由于政府掌握铸币权,能给穷人增加财富的价格上涨总是最晚出现的,持续的时间是最短的,而且幅度也是最小的,而收益主要归富人的产品或服务价格的上涨却是最早的、持续的时间是最长,当然幅度也是最大的。这种现象正活生生地发生在中国。典型例证就是房子的价格上升的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幅度也最大,而农民的粮食价格上涨的最晚,而且粮食价格的上涨也主要是成本推动型的,即农药、种子和农用柴油大副涨价之后的被动反应。所以,通货膨胀所导致的财富分配效应必然是穷者愈穷、富者愈富。这就是大家目前能亲自体会到的。所以现在一般家庭都感觉日子过得比较紧,压力很大,可是另一方面,我最近又看到一条消息,说是汇丰私人银行(瑞士)宣布,去年(2007年)获得主要来自中国富裕人士高达227亿瑞士法郎的存款,约合人民币1600亿。消息又说,去年(2007年)该行所管理的资产增加了179亿瑞士法郎,总额达到1860亿瑞士法郎。我们粗算一下就可以看出,2007年来自中国富裕人士的存款超过该行当年度的资产增加额,并且只是一年增加的存款已经占其所管理的总资产的12%。这还仅仅只是中国富裕人士向国外的一家私人银行机构的存款,并且这家机构的规模和知名度远远小于瑞士银行和瑞士信贷银行。正是由于中国有大量的富人,全球各地的负责个人理财的私人银行家正向中国蜂拥,尽管中国的法律并不允许这些人在中国开展业务。我常常纳闷,从1979年到2007年的将近30年时间,中国GDP年均增长速度几乎达到10%,可是一般民众依然这么贫困,常常为最基本的教育、医疗和养老发愁,那我们经济增长创造的财富都到哪里去了?我们从上面的事实中就可以管中窥豹。本来中国因为贪污腐败和官商勾结,贫富两极分化的问题就已经比较突出了,现在,中国政府铸币权的滥用又成了雪上加霜。 所以归根到底,政府印刷货币的权力要受到其公民共同体的制约,政府权力的行使必须以民众的利益为导向和指归。否则就会如凯恩斯讲的那样,民众的财富被再分配出去,可自己往往还没有觉察到。但是,怎样才能保证政府铸币权的行使最符合一般大众的利益呢?这就需要一个宪政民主的机制,如果你滥用铸币权,损害公民的普遍利益,那对不起,公民就会定期地用选票把你选下去。即使现在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已经越来越专业化,其独立地位逐渐获得广泛的认可,一般不受政治干预,但这样的独立地位的维持也确实需要一个比较公正有效的政治体制,否则中央银行就难免沦落为统治集团攫取不当利益的工具。 除了铸币权之外,政府拥有的另一项极其重大的经济权力是征税权,这也是和一般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我们现在明显感觉到政府很有钱,它的钱就是通过征税权的行使得来的。我说的征税权是广义的,既包括法定的税收项目,也包括各种名目的规费。据统计,中国政府2007年总的税收是5.1万亿,再加上没有列入政府预算的约4万亿的各种规费收入,政府2007年的总收入达9.1万亿多,平均每人征收了6894元(以中国13.2亿人口算)。而2007年中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3786元。这样,从人均的角度看,政府的收入占城镇居民总收入(个人收入+政府收入)的比例高达33.3%。也就是说,对每一个城镇居民来说,他创造的财富刚刚好有三分之一都被政府拿走了。而且2007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4140元钱,远远低于人均的政府税赋水平。农民一年辛劳的一大部分成果都被政府拿走了。可是政府把这些收入拿走后都干什么了呢?我们看到贪官们的胃口越来越大,贪污的金额越来越惊人,各地政府的办公大楼越来越豪华,官员们出国旅游次数越来越多,官员们吃喝的档次越来越高,开会去的地方也越来越奢华。而我们社会中的中间阶层却越来越承担不起教育、医疗和住房的费用,更不用提我们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比如农民和下岗工人、城市贫民。如果各位到中国中西部的乡村去看看就知道,这么多人看不起病,供不起孩子上学,盖不起房子。这里面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创造的财富都被莫名其妙地征收走了。在城市里,一个月2000元的工资刚够维持生活,就开始被征税,而且中国的消费税无处不在,不管一个人买什么东西,他付的钱的一部分就是交税。而且在个人交了税以后,无论去政府部门办什么事,还得再缴费。这样个人的税赋负担就很大,直接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制度劣势影响大学生就业初看起来很多人会觉得不可思议,其实细想一下各位就能完全理解。理清这个问题需要全面分析中国经济体的构成,我认为中国经济体的构成最关键的是两个部分:一是出口导向的制造业,这一部分基本上以外资和民营企业为主;二是政府垄断或控制的企业,包括电讯、石油、采矿、银行、证券、保险、媒体和出版、教育、医疗卫生甚至房地产等等。至于经济体的其他部分,比如低端的服务业,象餐馆、便民店、理发店、洗衣店,以及农业等,由于产业的性质,很难成为大学生择业的对象,因为很少有大学生会毕业以后当个理发员或者售货员。 中国最有活力以及最能创造就业机会的是出口导向的制造业,它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推动力量。可是,我们在制造业中纵容“低人权优势”,让工厂廉价却高效地使用中国的大量农民工,以此赚得巨额利润。此举的后遗症就是中国的制造产业无法升级,管理水平粗放,技术含量一直无法提高,这样,中国的制造业就因着后发劣势被定格在全球产业链的最底端。如此的产业结构当然需要的是低技能的产业工人,而不是高技能的脑力劳动者。前两年,中国有一个首富叫施正荣,是从事太阳能行业的。他曾经准备从国外引进自动化程度很高的生产线,想按照国外同类厂商的路子搞自动化生产。可是你知道后来怎么着?他放弃了这样的生产线,而是雇佣了很多人来完成这条生产线的全部工序。为什么呢?因为他计算了一下成本,发现全用人工比用那条自动化的生产线更能节省成本。这样的例子在中国非常多。毫无疑问,大学生们在一个自动化程度很高的现代化工厂比在一个作坊式的制造企业里有更多的可能找到工作。 再来看国有垄断企业。从常识来看,垄断就意味着阻碍创新和遏止对人才的有效需求和使用,因为垄断使得这些企业不仅不需要自己去不断的创新和进步,而且还阻碍了其他具有创新和进步能力的企业或个人进入他们的领域,而创新是需要知识的,并且竞争化的体制可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而不是有各种各样关系的人。我听说在有些地方,收入高的垄断企业已经几乎成为一个世袭的领地,一般能进入这些行业的都是该行业现有从业人员的亲戚或者关系户。垄断就牵涉到政府的权力限制问题,因为在一个宪政民主国家,政府的权力受到很大的限制,它们很少有机会干预市场经济微观企业层面的运作。这一点因为我们不是一个宪政民主国家也就无法做到。举例来说,如果把中国电视媒体产业完全私有化,电视行业会创造出很多适合大学生的就业机会,因为媒体的产品需要知识和创意,这正是受过完整大学教育的人能够发挥优势的领域。所以我说大学生就业也吃垄断的亏。 [...]

临渊慕鱼 不如 退而结网 台湾护照给力 中国网民感叹:情何以堪

临渊慕鱼 不如 退而结网 台湾护照给力 中国网民感叹:情何以堪 2012-10-03 23:08 来源: 美国之音 source 美国政府宣布台湾将享受赴美免签证待遇。这一消息传到中国大陆,引起网民的不同反响。 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纳波利塔诺星期二宣布,台湾正式成为美国免签证计划的最新成员。台湾民众从11月1日起就能免签证进入美国90天,从事旅游和商务活动。 *给力的台湾护照* 中国网民得知这一消息后纷纷在微博上各抒己见,有人祝贺台湾,称这是台湾跻身文明先进国家之列的有力证明;有人感叹台湾护照给力;更多的网民则发问,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为什么中国护照不给力,连去港澳都不能免签? 网民HHS-Kevin说:“台湾护照全球免签证的国家数量是126个,美国护照全球免签证的国家数量是186个,大陆在全球目前的国家……悄悄地说:只有18个,其中14个还在非洲。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江苏网民“艾瑞莉娅”说:“几次国外旅游,当拿出中国的护照,一阵心寒。” *不同的护照,不同的命运* 网民“假装在纽约”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10月1日过国庆,而你在10月10日过国庆。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拿着我的暗红色护照本,为一个签证历尽艰辛;而你拿着你的墨绿色护照,120多个国家畅通无阻。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们说着一样的语言,却有着不一样的表情,不一样的悲喜,不一样的命运。” 台湾与美国没有邦交关系,但却获得美国免签证待遇。相比较之下,跟美国有着正式邦交关系的中国却没有得到国民赴美免签证待遇。中国网民表示,这让人“情何以堪”。 广州中山大学教授艾晓明认为,台湾获得美国免签证待遇,是因为台湾人民的素质,整个社会的发展与开放程度得到了国际认可与信誉。中国作家赵达功认为,虽然台湾和美国没有邦交关系,但是台湾是一个有人权保障,有新闻自由的地区,从本质上来讲,它的制度与美国的民主价值观一致。 *以羡慕嫉妒恨释放社会情绪* The medication is not intended for women or anyone under the age of 18. levitra price Try these solutions only after discussing with your doctor. cialis vs levitra It is always better to start [...]

即使我只仅仅剩下一根骨头 我也要哽住一个可憎时代的咽喉 by 黄翔

即使我只仅仅剩下一根骨头 我也要哽住一个可憎时代的咽喉 by 黄翔 2012-10-23 11:07 作者: 黄 翔 source 即使我只仅仅剩下一根骨头 我也要哽住一个可憎时代的咽喉 向终生封杀言论出版自由与践踏公民合法权利作殊死抗争 黄 翔 文前两句诗引自我于1968年毛泽东发动的所谓“文化大革命”高峰期中愤怒写下的《野兽》一诗的最后两行,现借以作此文题目。 自上世纪1959年起至今,我的书在中国大陆就受到禁毁、封杀,至今已53个年头!而我今生已近边缘,无异于终生剥夺我来到世间的人权和作为一个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我並不上网,最近有人在美国上网搜索无意中发现,国内“民间中国”或“文化中国”网刋《诗歌周刋》五月份第7期竟出奇地出现以我作封面照的专辑,诗之外並公开附有真实简介与系列评论摘录。心定神静的年岁,这使我几乎有一种陌生和几近幻象的不真实感。其中诗歌作品是从1959年选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大陆当下正值“文化体制改革”,此异象是人文现实动态变化?还是纯属无惧于“引火烧身”的精神有棱有角者“知识分子良知”的高度凸显?是此类“人中君子”精神意识的大胆“超越与突破”?还是出于对人类普世价值的旗帜鲜明的认同与坚守?!不仅如此,该周刊第25、26期也先后公开转发了一份从未与我谋面的诗友与我的对话《敞亮阳光的精神访谈》和我的一封相关信件。这是什么样的知识分子的空前的精神勇毅?尽管我今生岁月早已被糟踏净尽?然而,其后我却获悉,大陆自由知识分子和精神独立的文化新人此举却震动和感动了许多网友和知情的目击者。其中有熟知我的美国和西班牙艺术家和经纪人、包括我曾任“驻市作家”的匹兹堡的人们都为之表达关切,有外国友人率先把它推上脸书,在所有信息获悉者中,我只是其中知晓信息几乎最晚的一个人! If nerve signals, hormones and proper blood flow is not able to have strong erection for longer period even when his whole body gets sexually aroused.Kamagra provides promising remedy free viagra in canada to all such problem. [...]

緬懷王同義 幻象編隊掠空致敬

緬懷王同義 幻象編隊掠空致敬 source: 【聯合報╱記者許紹軒、王慧瑛/新竹報導】 2012.10.16 08:43 am 新竹空軍基地飛官王同義上校,本月3日在法國受訓時罹難,昨天在新竹基地舉辦公祭,典禮最後由4架幻象戰機採「缺席者編隊」飛越天際,4號機脫離,向殉職王上校致上最高敬意。 記者蘇健忠/攝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軍幻象飛官王同義中校日前不幸在法國殉職,軍方昨天在新竹空軍基地舉辦公祭及追思會,王家人帶著王同義5個月大的女兒坐著嬰兒車參加爸爸的喪禮,場面讓人鼻酸。馬英九總統親臨頒發褒揚狀給家屬,國防部長高華柱也頒發旌忠狀及追晉上校官階。 當王同義的忠靈罐啟程離開基地時,4架幻象戰機採「缺席者編隊」呼嘯掠過靈車上空,向王同義致敬。空軍官員解釋,缺席者編隊源自於美國空軍的傳統,根據失事戰機在編隊的位置,來決定哪一架應該要飛離編隊;王同義在法失事時為編隊的4號機,因此昨天最靠外側的4號機在靈車上空脫離編隊離去。 王同義靈柩在追思會上覆蓋國旗,旁邊並陳列生前所獲獎章;馬總統首先頒發褒揚令,表彰王同義捨身救人英勇事蹟,由王同義妻子代表接受;高華柱隨後主持頒授旌忠狀與追頒「光華甲種二等獎章」與追晉上校等儀式。空軍總部政戰主任吳萬教中將表示,會從優撫恤,並申請入祀忠烈祠。 駐法軍事協調組副組長易智榮中校說,王同義是他見過最用功的飛行員,不斷自學法文,常見他拿本手冊,比手畫腳,他說「只要飛行前一天,一定會複習緊急程序」,有回2人共進晚餐,王告訴他「今天要準時就寢,要睡單人房,確保最佳精神出勤」,由此可見他律己甚嚴。 易智榮說,看著王同義結婚、赴法受訓、喜獲千金,「很遺憾再也無法幫他送機了」。 If it is decreased, then spermatozoa can have difficulties with penetrating through the mucus in the female menstrual cycle. viagra sildenafil canada browse around these guys Prosolution gel: This gel contains natural ingredients that can help in improving the blood [...]

  • About

    This is an area on your website where you can add text.
    This will serve as an informative location on your website, where you can talk about your site.

  • Admin

  • web traffic analysis
  • Wordpress
  • The eval base64_decode function inside old footer.php has been removed and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