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布崩盘掀风暴 恐动摇普京统治地位

卢布崩盘掀风暴 恐动摇普京统治地位 original quoted source:http://www.epochtimes.com/gb/14/12/16/n4319991.htm Original posted on Dec 16 2014. 【大纪元12月16日报导】(中央社莫斯科16日综合外电报导)俄罗斯中央银行今天功败垂成,未能阻止卢布汇率失控崩跌,俄罗斯总统蒲亭(Vladimir Putin,又称普京))现正面临一场全面性的货币危机,影响所及,恐削弱他对权力的掌控。 俄罗斯央行今天凌晨紧急升息至17%,央行奋力一搏仍难以阻止卢布再度破底。受累油价直落,加上俄罗斯经济濒临衰退,以及西方国家祭出制裁措施以修理俄罗斯干涉乌克兰内政,卢布目前面临“完美风暴”。 对经济而言,随着借贷利率走高恐损及成长,俄罗斯明年恐将陷入深度衰退;对企业来说,将充斥更多不确定性,以及借贷无门;对俄罗斯央行来说,则是公信力荡然无存。 对蒲亭来说,维系他老大哥地位主要靠二大支柱,也就是金融稳定与经济繁荣,如今二者不保的风险增加,加以正值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为了乌克兰危机而交恶之际,蒲亭恐将面临政策难题。 俄罗斯卢布兑美元今天首次贬破80大关,在俄罗斯央行闪电升息、升幅写下16年之最后,仍难以重振投资人对卢布的信心,有关俄罗斯将宣布资本管制的传闻如今甚嚣尘上。 Women with diabetes can suffer from orgasm problems; research reveals that ADD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is accredited to the dysfunction of the inner wall of the blood vessels allow more blood to travel and fill the penis with [...]

成大事的九种手段 [转]

成大事的九种手段 Posted in 2009年03月14日 12:56 Original source 1、 敢于决断——克服犹豫不定的习性 很多人之所以一事无成,最大的毛病就是缺乏敢于决断的手段,总是左顾右盼、思前想后,从而错失成功的最佳时机。成大事者在看到事情的成功可能性到来时,敢于做出重大决断,因此取得先机。 2、 挑战弱点——彻底改变自己的缺陷 人人都有弱点,不能成大事者总是固守自己的弱点,一生都不会发生重大转变;能成大事者总是善于从自己的弱点上开刀,去把自己变成一个能力超强的人。一个连自己的缺陷都不能纠正的人,只能是失败者! 3、 突破困境——从失败中撮成功的资本 人生总要面临各种困境的挑战,甚至可以说困境就是“鬼门关”。一般人会在困境面前浑身发抖,而成大事者则能把困境变为成功的有力跳板。 4、 抓住机遇——善于选择、善于创造 机遇就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有些人浪费机遇轻而易举,所以一个个有巨大潜力的机遇都悄然溜跑,成大事都是绝对不允许溜走的,并且能纵身扑向机遇。 It is true that medicines like Kamagra can easily be provided to the victims with the best shipping services from the reliable online pharmacy that you are ordering from a genuine pharmacy and haven’t super generic [...]

中国的命运 掌握 在 亿万民众 手里 from 王建勋的微博 [Recommended by Martin Chu]

中国的命运掌握在亿万民众手里 from 王建勋的微博 [Recommended by Martin Chu] source:http://t.163.com/wangjianxun/status/-5478213246333720769 自由是文化繁荣的必要条件 http://163.fm/GtyD1eO 【自由】1、大约两个世纪之前,拿破仑曾经质问手下:“法兰西的文化为何不够繁荣?”尽管他未找到答案,但其统治方式替他做出了回答:原因在于让文化服务于权力。服务于权力的文化不会繁荣,因为这违反了文化繁荣的逻辑。文化的繁荣要求其获得自由,获得宽松、开放的制度环境。 【自由】2、自由为文化繁荣提供了最大的可能。在自由的土壤里,文化得以开花结果,繁荣昌盛。没有自由,没有自由的空气,文化将会窒息,将会式微,将会衰落,甚至消亡。自由与宽容带来文化的繁荣,奴役与控制造就文化的沙漠。凡是政治上相对自由、开明的时期,几乎都是文化比较繁荣的时期。 【自由】3、近现代以来,随着自由社会的建立,欧美的文化事业生机勃勃,无论是文学艺术,还是科学发明,大都独占鳌头,引领世界潮流。自文艺复兴以降,尤其自苏格兰启蒙运动以来,西方文明绽放出了鲜艳夺目的光芒,不仅涌现了大量的文学艺术人才,而且几乎垄断了所有重大的科学技术发明。 【自由】4、自由社会的文化繁荣有着必然的逻辑。这一逻辑的核心在于,文化繁荣端赖人的创造性,而创造性离不开自由。自由的好处在于,它不仅使人区别于奴隶和动物,而且使人具有创造性和活力。在自由的制度环境里,思想的翅膀可以无拘无束地翱翔,没有意识形态的拘囿,没有权力的压制。 【自由】5、人的创造性和文化繁荣尤其离不开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它们确保思想和观点的自由表达,确保人与人之间的自由交流,确保“异端”看法不被压制。诚如布兰代斯大法官所说:“自由思考,畅所欲言,是探索和传播政治真理不可或缺的途径。没有言论自由和集会自由,理性商讨不过是一句空话。” 【自由】6、除非我们假定某些人永不犯错,否则,为了探究真理,就必须保护言论和出版自由,让各种观点自由竞争。霍姆斯法官指出:“如果我们想确定一种思想是否真理,就应让它在思想市场的竞争中接受检验。也仅有真理,才能保证我们梦想成真。”思想最怕大一统。只有自由竞争,才有发现真理的可能。 【自由】7、凡是言论和出版自由受到良好保护的地方,思想都比较活跃,人才也不断涌现。相反,在言论和出版自由不受尊重的地方,思想必然停滞,人才也逐渐枯竭。 【自由】8、英儒特伦查德和戈登在近三个世纪前写道:“言论自由是自由的伟大支柱。它们同生同死。……言论自由产生优秀的作家,造就卓越的天才。塔西佗告诉我们,罗马共和国养育了大量出色的作家,他们的写作大胆而又雄辩。但是当它遭受奴役的时候,那些伟大的人物便不复存在了。” 【自由】9、若当下中国谋求文化繁荣,首先要求给文化松绑,让文化不再为政治服务,让文化不再是宣传工具;其次要求宪法上的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得到落实,让文化人不再担忧因言获罪,不再担忧出版审查;再次要求减少乃至消除权力对教育和科研的控制,让自由、自治和自律成为学术研究领域的基本原则。 【自由】10、只有当人们拥有了自由,才会出现文化的春天,才会出现文化的繁荣。 The Chiefs could no longer pretend that they still had a shot fundacionvision.org.pa online prescription viagra at the playoffs. More important, you’ll want to comprehend that the E.D Protocol is perhaps purchase viagra uk not [...]

宪政与发展 by 王建勋 [Recommended by Martin Chu]

宪政与发展 by 王建勋 [Recommended by Martin Chu] Original posted on 时间:2010-01-20 17:44 by 作者:王建勋 Martin Chu’s source for this posting [提要]中国过去30年的发展,被人描述为“经济腾飞”或者“经济奇迹”,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没有法治、没有宪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没有对基本人权的保障。这种现象引起人们的很多思考,因为在政治经济学领域,人们通常认为,只有当一个国家有了法治、宪政,或者至少安全的财产权保障之后,经济才有可能发展起来。中国这种独特的发展模式,究竟该如何解释? 茅于轼:   今天是天则所第393次双周学术报告会,主题是宪政和发展。宪政和发展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王教授不仅研究宪政,而且身体力行地推行宪政,这很值得我们学习。我多次听过王教授的发言,他经常对问题有不同的认识。下面我们有请王教授来作报告。 王建勋:   谢谢茅老师!您这么高的评价,我实在不敢当。您的身体力行一直是我们年轻一代学习的榜样。首先,感谢张曙光老师邀请我来作报告!在今年华人哈耶克学会的年会上,我就《宪政与发展——一个初步考察》这篇文章做了报告,当时张老师看到了这篇文章,很有兴趣。   我简单说一下做这项研究的缘由。一方面,是受梁治平先生的邀请,他邀请我就宪政与发展的话题写篇文章,打算登在他主编的杂志《洪范评论》上;另一方面,这个话题是我很长时间以来一直关心的问题。中国过去30年的发展,被人描述为“经济腾飞”或者“经济奇迹”,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没有法治、没有宪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没有对基本人权的保障。这种现象引起人们的很多思考,因为在政治经济学领域,人们通常认为,只有当一个国家有了法治、宪政,或者至少安全的财产权保障之后,经济才有可能发展起来。这种看法迫使我思考,考虑如何看待中国这30年在经济方面的变化以及未来的前景。http://www.21ccom.net/newsinfo.asp?id=2712&cid=10342200   当然,对中国现状的关心并没有使我局限于仅仅关注中国的情况。我想 把这个问题放大来考察,为什么世界上有的国家发展了,还有很多国家没有发展。 这是一个老问题,历史上很多理论家都对其进行了考察。至少自亚当·斯密以来,人们不断地在思考这个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不少学者,像秘鲁的经济学家德·索托等,都从不同角度考察过类似的问题。但是,我在看了很多文献之后,觉得进一步的考察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有些问题他们没有说,或者说得不清楚,或者视角和我不同。   在关于经济发展的文献中,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学说和假设。有人认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的实物、人力资本有关系,有人认为和地理环境、资源有关系,还有人提出技术进步跟发展密切相关,甚至是决定性因素,更有人主张文化传统,甚至基因都与发展有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学说和假设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制度学派兴起以后,人们开始关注制度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当然,对制度的重视不是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制度学派兴起后才开始的,早在孟德斯鸠、亚当·斯密的时代就开始了。可以说,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里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考察法律和政治制度跟其他因素,比如人口、贸易、赋税、宗教等之间的关联。 他发现,共和国更有利于促进贸易,而专制国家不利于贸易的发展。亚当·斯密也考察了为什么一些社会富裕,而另一些贫穷。现在我们讨论亚当·斯密,都比较关心他在《国富论》里的论述,虽然这本书的后面部分讲了很多制度,但他的另一部著作《法理学讲演录》也很重要。在这本书中,他专门讨论了法律和政治制度对经济、自由的影响,是他是对制度的集中考察。   20世纪之后,对制度比较关注的主要是制度经济学家、公共选择理论家和宪政经济学家,比如布坎南、塔洛克等。诺斯对制度的研究影响比较大,他最近刚出了一本小册子,提出了人类一万年的历史中政治经济变化的三种秩序模式:早期的称为原始秩序,后来出现的称为有限进入秩序,一两百年前出现的称为开放进入秩序。 在诺斯看来,现在大部分的社会仍然是有限进入秩序,其基本特征是当权者通过对经济领域的控制来获得租金,以制造精英与大众的差别。他认为这种秩序不利于市场的繁荣和长期的经济发展,而开放的社会有利于竞争、进入和流动,可以促进市场的繁荣。他的分析框架提出了一个核心观点,即政治和经济几乎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 http://www.21ccom.net/newsinfo.asp?id=2712&cid=10342200   更多人研究了具体制度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有人研究财产权,有人研究合同制度。什么样的财产权制度更有利于发展?很多经济学家认为私有财产制度更有利于经济发展,但对于像森林这样的资源,是可以共有的。还有一些政治经济学家或者法学家研究过宪法框架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得出结论认为司法独立和分权制度有利于经济发展。当然,也有人提出反对的看法,认为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比如对二战后世界上很多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研究发现,发展比较快的国家并不一定是民主法制国家,发展比较慢的也不一定是非民主国家。   这些文献当然会给我们以启示,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个是,政治、法律制度和经济发展之间到底是仅有相关性,还是有因果关系,很多人都没有说清楚。再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很多学者关注的时间段很短,一般是三、五十年,甚至更短。我觉得这种分析局限性很大,因为制度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很难在短期内衡量,它更可能是个长期的问题,是几个世纪的问题。从这个角度讲,不能只看到5年、10年的发展就认为没有宪政制度经济也照样可以快速发展,要把制度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放到更长的时间框架中研究,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更有说服力。很多文献的另一个问题是,它们并不是考察经济发展和宪政的关系,而是和某个具体制度之间的关系,或者是概念很宽泛的民主,甚至是选举意义上的民主。这些研究当然都是有意义的,但我关注的核心是从宪政的角度来考察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选举民主和发展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可能是很自然的,把选举当成民主是对民主极为狭隘的理解,不能因为拉美、甚至非洲的很多国家有选举,就认为他们是民主国家,这是对民主非常肤浅的理解。所以,从这个角度考察民主和发展的关系难以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也在情理之中。现有文献还有一个问题是,虽然有些文章考察了宪政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性,但对为什么有这样的关联以及宪政促进经济发展内在机制的分析缺乏解释,这也是敦促我做这项研究的一个理由。http://www.21ccom.net/newsinfo.asp?id=2712&cid=10342200    粗略的观察告诉我们,世界上最富裕繁荣的国家基本上都是宪政国家,大多数落后不发达的国家基本都是非宪政国家。但这样从经验观察得出的结论不一定靠不住,因此需要细致的分析,需要仔细考察哪些国家发展了,哪些国家没发展,什么因素导致了这些国家的发展或者不发展。   首先,有必要界定一下这个研究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宪政”和“发展”。   什么是“宪政”?简单地说,宪政就是通过一套宪法制度来约束政府的权力,保护公民的自由。也就是说,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即有限政府。这样一个粗略的概括,使得宪政的概念可以运用到不同的社会当中。宪政细究起来有很多种类型,比如古代的宪政、中世纪的宪政、现代的宪政等。我在这里笼统地使用“宪政”的概念,是想把它适用于大部分的社会,如果使用严格意义上的宪政,就很难讨论那些不符合现代意义上的宪政的社会。当然,一方面,“宪政”应该满足一个最低的门槛,正如我们可以说英国、美国和瑞士是自由社会,但没有人会说中国是自由社会。这里有一个最基本的门槛,只有具备了这个最低条件后,我们才能称其为自由社会,或者宪政国家。这是从一个点来看,但同时,“宪政”又是一个连续体,它并非一成不变。我们说美国两百年前是宪政国家,今天,她仍然是宪政国家,但她两百年前的宪政和现在的宪政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民主”也是一样的,一个社会首先要具备最基础的条件,我们才称其为“民主”。但民主社会达到一定程度后,又是一个连续体。遵循这种理解,可以讨论过去几百年来,甚至是更长时间里,哪些国家大体上政府的权力是受限制的,哪些国家政府的权力不受限制,或者限制非常弱。这是我对“宪政”大致的界定,但这种界定是可以争论的,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下的分析。   至于“发展”的概念,在经济学界和政治经济学界争论是比较多的。通行的衡量方式多是数量化的指标,最典型的就是GDP和人均GDP。后来,阿马蒂亚·森提出“发展即自由”的概念,我赞同这种宽泛的理解方式,但并不赞同森对“自由”的理解。他对“自由”的理解加入了很多“积极自由”的成分,这在我看来是有问题的,我仍然认为“自由”主要是消极的自由。对这个问题的争论很多,这里就不展开了。发展经济学的先驱之一彼得·鲍尔很早就提出,发展意味着个人选择的增加,即人们获得更大的有效选择空间。显而易见,这样的理解比把发展理解为纯粹物质或者GDP的增加和提高更有利。但问题在于,如果采取如此广义宽泛的理解,实证的研究就会非常难做,因为很难找到衡量的指标。另外,如果把“自由”等同于“发展”,“发展”的概念其实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直接用“自由”就行了。从这个角度讲,对“发展”采用狭义的理解还是有必要的。虽然我对“发展”的理解是广义的,但研究当中使用的仍是狭义意义上的材料,因为找不到广义的“发展”的衡量指标,只能退而求其次,仍然用GDP和人均GDP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http://www.21ccom.net/newsinfo.asp?id=2712&cid=10342200   文章使用的数据主要来自经济史学家麦迪逊的研究,他考察了世界上各个国家在过去2000多年间的发展问题,收集了大量的数据。我找了很久后发现,这几乎是我唯一可以用的材料,因为他有从公元1年到公元1000年以来的数据。虽然我利用了他的数据进行分析,但这并不意味着数据本身没有缺陷。因为早期历史上没有统计资料留下来,许多数字他是根据各国的经济史、财政史推算出来的,不一定十分准确。   讨论完两个基本概念和材料后,下面就看看宪政与发展的关系。首先,我们看看世界各国的宪政状况。建立在他人的研究基础之上,我考察了近代以来,哪些国家开始对政府有了宪法意义上的限制,或者有了立宪制度安排,从某种意义上约束了政府的权力,但并不一定是完全意义上的约束,因为这需要很长的发展过程。英国、瑞士和荷兰都较早地建立过某种形式的有限政府。英国1215年就有了《大宪章》,对国王的权力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虽然后来经历了多次反复,对《大宪章》重新签署了几十次,但英国国王的权力一直都不是绝对的。在17世纪,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统治时期曾出现过短暂的绝对主义倾向,但即便在那时,他们仍然不能为所欲为,仍然有库克这样的大法官敢和詹姆士一世对抗,约束国王的权力。这表明,英国在过去800年历史中,政府权力是有限制的,虽然大家公认,英国建立近现代意义上宪政国家的标志是1688年的“光荣革命”和次年的《权利法案》。瑞士建立有限政府的时间也非常早。1291年,瑞士的几个邦就联合在一起,建立了邦联共和国。可以说,瑞士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共和国之一,有着悠久的自治和自由传统。1848年,瑞士制定了联邦宪法,确立了联邦共和国,从比较松散的邦联走到了联邦,但其实他们的联邦共和国比美国的联邦还要松散。比如瑞士的26个邦在很大程度上有外交的权力,可以和外国订立条约,而美国的州则不行。所以,瑞士的联邦体制是非常有趣的。另一个较早确立宪政政体的是荷兰,在1581年成立了联省共和国,也是一个联邦制的政府,有7个省。后来虽然有一些反复,但在1815年,荷兰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美国在18世纪末建成了宪政国家,是一个典型的联邦共和国。比利时在19世纪早期也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还有北欧的一些国家,比如,瑞典在1719年就建立了议会制的政体,挪威在1814年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丹麦1849年,芬兰稍微晚一些。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作为英国殖民地,在19世纪中期或者后半期确立了宪政政体。另外一些国家在20世纪,甚至是20世纪后半期,才确立了宪政政体,比如奥地利、日本,这两个国家都经历了反复,尤其是日本,还有意大利、德国、印度、法国。法国是个很有争议的例子,虽然1789年发生了法国大革命,出现了《人权宣言》,但在政治史上,人们并不认为当时法国就确立了宪政政府,直到1958年,她才确立了比较稳定的宪政共和国。葡萄牙、西班牙更晚一些,在20世纪后半期。另外一些国家,比如韩国,因为现在仍在转型当中,宪政还不成熟,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很难考量,就没有被列入到讨论中来。   看完这些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之后,再来看看它们的发展状况,尤其是确立了民主政体以后,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即至少一两个世纪的发展状况,而不是三五十年。   从麦迪逊的数据来看,我们发现,在公元1000年,甚至到公元1500年,世界上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差距并不是很大,普遍都很落后。公元1000年时,人均GDP按1990年国际元计算,只有400元左右,非常低,各个国家基本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1500年时,这个数字稍微有了一些变化,西欧的一些国家,比如荷兰、意大利,其经济稍微超过了其他地区,这可能跟中世纪的繁荣有关系。当时,欧洲出现了像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大量的城市共和国或者自治市。而欧洲比较繁荣发达的城市都是自治市这一现象,正是民主政体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的很好体现。英国对这种城市取了一个独特的名字叫“borough”,这个词的字面翻译就是“自治市”,说明这些城市在行政、立法、司法等方面有很大的自治权。今天,我们对中世纪有很多偏见,受马克思等理论家的影响,人们大都认为中世纪是黑暗的,这其实是错误或者说是片面的认识。诚然,中世纪有黑暗的地方,但是每个世纪,包括20世纪,都有黑暗的地方。中世纪其实还是取得了很多了不起的成就,一位宪政史学家认为,没有中世纪就没有近现代意义上的宪政,近现代意义上的宪政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中世纪的自治市和城市共和国。当时很多自治市有自己的宪章,伯尔曼的《法律与革命》中有一章很好地讨论过这个问题。http://www.21ccom.net/newsinfo.asp?id=2712&cid=10342200   到了17、18世纪时,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差距就比较大了。当时,近现代意义上的宪政在一些国家已经确立了,像刚才提到的英国、瑞士和荷兰。有了有限政府后,这些国家的经济可以说开始突飞猛进,独占鳌头,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发展比较早的是荷兰,其于1581年就建立了共和国,到了1700年,荷兰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了欧洲一些国家的一倍以上,更不用说亚洲和非洲的国家了。到1820年,英国就赶了上去。因为工业革命,英国的经济很快走到了前面。此后近两个世纪中,这些国家的经济也一直在发展,虽然20世纪有短暂的放缓甚至停滞,但长期来看,它们的经济不仅达到了相当高的发展水平,在过去三四个世纪里的平均发展速度也很快,远远超过了其他地区。   如果把确立宪政的国家和没有确立宪政的国家做一下对比,差距就更加明显了。中国在公元1000年,甚至公元1500年时,和西欧国家的差距还不是很大。但从1000年450元到1950年的448元,在950年的时间里,我们的GDP基本没有任何变化,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虽然中间曾经上升到了600,但后来因为制度安排,20世纪的战争等,我们的经济长期停滞不前。印度的发展也非常缓慢。可能有人会提出,印度1950年以后,在某种意义上也建立了有限政府,成为了民主政体,为什么印度的发展还这么缓慢?一种解释是,50年的观察时间不够,印度的发展潜力还没有体现出来,可能需要一个世纪或者更长时间;另外一种解释是,宪政是发展的一个因素,并非全部因素,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也就是说,有了宪政,其他因素不具备仍难以实现长期发展。当然,还有更多没有宪政也实现了经济发展的反例,比如新加坡和石油国家。但是,我认为,新加坡的发展只有几十年的时间,维持现在的政体,它能否持续发展一个甚至几个世纪,还是个未知数。   从对实现宪政和没有实现宪政国家经济发展的简单对比中,可以明显看出:实现了宪政的国家经济都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而且发展速度在几个世纪里,相较于非宪政国家也比较高。当然,这仍是粗线条的概括。我们可以详细看一下英国和美国这两个例子。   很多人认为,工业革命是英国经济起飞的重要体现。人们试图回答的问题是: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英国? 学术界对此有很多争论,历史学家彭慕兰认为,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地理因素。在他看来,英国等欧洲国家的煤矿资源接近其人口居住中心,这对于工业革命所需的大量钢铁生产非常重要;同时,欧洲国家在美洲开拓了广阔的殖民地,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正是这些能源和原材料使工业革命发生在欧洲成为了可能。而另外一位经济史学家克拉克最近写了一本书,他指出,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而没有发生在中国、日本、印度等的重要原因是,在工业革命之前,英国就出现了富裕和教育水平较高的中产阶级。但是他还需要回答为什么工业革命前,英国就出现了这样的中产阶级?我看了他的材料,如果这些材料可靠的话,当时英国的教育水准确实是远远高于中国、日本、印度这些国家。他还说,中产阶层的价值在文化和基因方面的迅速传播为其技术革新奠定了基础;尽管中国和日本在“工业革命”之前并非完全停滞,但两个因素阻碍了它们的工业革命契机:一是1300-1750年间中国和日本的人口增长比英国要快很多。但这个理由不免让人们提出疑问,为什么人口的增加会阻碍发展,人口是负担吗?长期以来,“计划生育”等政策暗含的一个假定就是:人口是负担,人口的增长会阻碍社会的繁荣与发展。但有些人可能认为,人口不是负担,反而是繁荣的条件。因为,如果每个人创造的财富都至少足够自己消费的话,那么他(她)创造出的更多的财富就会推动社会的发展。所以有人认为“计划生育”是不必要的,或者说“人口越多,社会越不发达”的假设是站不住脚的。假如每个人都像比尔·盖茨一样,人越多越好。当然,这个问题还可以讨论。克拉克提到的第二个因素是,中国和日本的人口生育制度使得富裕人家的繁殖优势比英国要小,也就是说,我们的社会比较平等,而平等的社会不利于有钱的家族发展。   彭慕兰和克拉克的研究都遭到了一些反驳,有人认为他们忽视了英国与其他国家制度等方面的重要差异。不少学者指出,政治和法律制度的作用不可低估。尤其是1688年,英国发生了政治和法律上的革命后,确立了分权制衡原则,建立了第一个近现代意义上的宪政国家。这种有限政府的确立迫使国王做出可信的承诺,司法得以独立,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尤其是财产权得到良好的保护, 而这使人们有信心进行长期的投资和创新,并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最终导致了英国的工业革命。这是诺斯和温加斯特,还有奥尔森的解释。   另外,公共选择理论的创始人之一塔洛克曾经说,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是因为,英国的宪政变革使得整个社会中的寻租行为受到了遏制。他发现,在1600年时,英国与其它大部分国家没有根本区别,整个社会中弥漫着寻租现象,而经过以“光荣革命”为标志的一系列政治变革之后,寻租行为在英国受到了相当程度的遏制。而这种对寻租行为的克服以及对垄断和管制的削弱构成了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主要原因。塔洛克早年在中国做过美国驻华使馆的外交官。他来到中国后,非常吃惊,因为他觉得这里的老百姓都非常勤劳,但这个国家却如此落后。他后来发现,这个社会中最有才华和能力的人不是在进行创造性的活动,而是耗费大量时间在寻租上,比如,想办法获得城市户口等。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它既解释了工业革命的发生,也回答了中国的问题。   以上是英国的情况,另一个例子是美国。18世纪初,美国还是殖民地的时候,经济相当落后。但在此后的两个世纪里,其发展速度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与之相比。尤其是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一次大战之前,一个半世纪里,她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并且,美国当时人口的增加速度超过了中国。刚独立时,美国只有300万人,到1790年,增至450万人,而到1920年猛增到1.14亿,翻了25倍还多。但在如此高的人口增长率下,美国经济平均年增长仍然达到了2.5%。像美国这样,在长达两个世纪的时间里经济持续发展的例子,非常少见。 [...]

資料間 隱含關係 的 挖掘 與 展望

資料間 隱含關係 的 挖掘 與 展望 沈清正、陳仕昇1 高鴻斌、張元哲、陳家仁、黃琮盛2 陳彥良3 1. 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系博士班 2. 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班 3. 中壢市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系教授,Tel: 03-4267266, Fax:03-4254604, e-mail:ylchen@im.mgt.ncu.edu.tw 有關本文各事宜,請聯絡陳彥良 摘 要 資料挖掘指由大量資料中擷取出有價值之知識,亦即將資料轉換成知識的行為。這些資料包括一般交易資料或多媒體資料,而知識則是資料間隱含關係的具體表達與呈現。因為資料挖掘能協助企業取得知識並創造競爭優勢,故引起廣大的重視,也促成了許多新的研究方法、系統或雛形的發展,而成為一個快速成長的領域。因此要在短短的文章中提供完整廣泛的研究現況回顧與展望是一個極困難的目標。故本文從資料庫研究者的觀點,對於最近發展的資料挖掘技術提供一個合理廣泛的報告。對於目前現有的資料挖掘方法和資料挖掘系統,本文根據〝資料間隱含關係〞的不同,提出了八種不同的資料隱含關係類別,分別是資料關聯性、順序性、結構性、週期性、類似性、有趣性、個人性、合用性,對每一種資料關係,我們將介紹其定義、應用狀況、研究現況和其研究展望。本文除了可幫助讀者了解資料挖掘領域的現況外,也提供了有用的資料挖掘分類並介紹了資料挖掘的比較性研究。 一、 序論 近來,資料產生和資料收集方面的技術有非常快速的進展。許多商業產品廣泛使用了條碼、許多企業和政府的交易皆已電腦化,這使得電腦成為資料收集的主要工具,也因此產生了大量的交易資料。同時,數以百萬計的資料庫正被使用在企業管理、政府管理、科學和工程的資料管理和許多其它的應用上。因為資料庫能力的提升,讓資料和資料庫產生爆發性的成長,如何能有智慧且自動的將資料轉換成為有用的資訊及知識,便成為資料庫應用的前瞻目標,所以資料挖掘逐漸地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 資料挖掘指由大量資料中擷取出有價值之知識,亦即將資料轉換成知識的行為。這些資料包括一般交易資料或多媒體資料,而知識則是資料間隱含關係的具體表達與呈現。對於目前現有的資料挖掘方法和資料挖掘系統,本文根據〝資料間隱含關係〞的不同,提出了八種不同的資料關係類別,分別是資料關聯性、順序性、結構性、週期性、類似性、有趣性、個人性、合用性,對每一種資料關係,我們會先介紹其定義,接著再談到研究現況,最後談到研究展望。 二、 資料關聯性 資料關聯性之研究即挖掘關聯規則(association rule),是最重要的資料挖掘問題之一。它的目的是要從銷售的交易資料庫中,發現項目(item)間的關聯。若在許多交易中,我們發現某些項目的出現會引發其他項目的出現,這樣的關聯關係,即可以用關聯規則的型式加以表達。例如:牛奶麵包。 在探討關聯規則的挖掘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最小support和最小confidence的概念,最小support界定一個規則必須涵蓋的最少資料數目,最小的confidence則界定這個規則的預測強度。規則的support和confidence可以評估規則是否有趣,當挖掘演算法所找出的規則滿足使用者訂定的最小support和confidence的門檻時,這個規則才算成立。 傳統的Apriroi關聯規則挖掘演算法 [5]有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找出所有超過最小support的項目集合(即大項目集合large itemset),第二階段再從大項目集合找出關聯規則。其中第一個步驟決定了整個作業的效能,它佔了作業的大部分時間,所以在探討關聯規則的挖掘時,均將焦點放在如何有效率的找出大項目集合,這方面過去所用的改進方法有使用hashing技術 [53]、使用sampling方法 [74]、使用Partition資料庫的技術 [64]、使用closed itemset lattice [57]、使用item clique [42] 及使用FP-tree [34]。 關聯規則有許多種類,不過我們大體上可以將它分成以下三類[33]: 1. 以屬性值的型態為基礎: 如果我們所關注的只是item是否出現,這種便稱為布林值的關聯規則(Boolean association rule),例如「牛奶麵包 (support=2%,confidence=60%)」即屬於這類關聯規則。如果我們也一併關注item的購買單位數,這種便稱為有重複項目的關聯規則(association rule with repeated items) [...]

成功 領導者 的 共同性, & 世界上 最经典 管理 定律

成功 領導者 的 共同性, & 世界上 最经典 管理 定律 ( Recommend 推荐) Original source is from 名仕杰网 Posted on 2010-11-29 17:18:14 与梦想同行!数十万人通过名仕杰网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来过的人都建议你来看看! 首页 日志 成功励志 相册 音乐 收藏 博友 关于 名仕杰 励志精神1:他助、助他 成功人士似乎个个平易近人,几乎每一位在本行业取得辉煌成就者都很乐意把知识传授给虚心求教的学生。《离金矿只有三英尺》所描述的每一成功人士,开口说的第一句话都是:我能为你做什么。­ 作者提醒说:无暇帮助他人的似乎是正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辛苦奋斗,以期发出自己的声音、确立自己身份的人。自我、财富和花哨的头衔把他们淹没了。 这样的提醒是否直击你我内心了?如果是的话,多花些时间帮助别人吧,要知道帮助他人,他人帮助是成功法则的支柱之一. 我们在书中还能找到这类有趣的叙述:一个人联系最多的那5个人是他的镜子,他的收入、生活态度和方式是这5个人的平均值。如果你身边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人物,你终将成为精英,反过来也一样。­ 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它说明了环境的影响;第二,这样的规律也揭示出圈子生存,圈子互助的重要性。作者还提醒说,不要围着那些打算放弃的人打转,如果你想放弃,就去加入那些决不放弃的人群!­ Martin Chu’s Comments: 励志精神2:我能 我会 我要 在众多商界领袖讲述的成功要诀中,“我能、我会、我要”言简意赅,很具代表性。它分别代表的含义是:我做得到,我会去做,我是最棒的。­ 在今天的职场世界里,我们得创造自己的岗位,而不能依靠上级的照顾。我们要创造适合你的位置,要把握主动,不要被动地接受别人给安排的位置。 一句话:积极主动。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事。­ 庸俗点说,你只有干了5000元/月的活,最后才真的能从3000元提升到5000元,而不是现今大量存在的现实:我拿3000元的工资,所以我只出3000元的力。­ 哲理点说,如果你提供的服务优于你应得报酬所需提供的,那么你就让自己提升了一个层次,因为一般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据说,“多付出一点”是拿破仑·希尔的导师安德鲁·卡内基最喜爱的原则,我们不凡好好借鉴。­ Martin Chu’s Comments: ­ ­ 励志精神3:永远提醒自己,离金矿只有三英尺 [...]

数据挖掘技术 useful tool and knowledge

数据挖掘技术 http://baike.baidu.com/view/49979.htm 数据挖掘(data mining)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内容简介   《数据挖掘技术》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以及数据挖掘的最新进展,并以较大篇幅叙述了数据挖掘在复杂工业系统中的应用情况。   《数据挖掘技术》深入而系统地阐述了数据挖掘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数据挖掘与数理统计的关系、数据挖掘技术(包括语义网络、智能体、分类、预测、复杂类型数据等基础概念和技术)、数据库系统及专家系统中的数据挖掘方式、数据挖掘的应用及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对每类问题均提供了代表性算法和具体应用法则。全书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数据挖掘综述、从数理统计到数据挖掘、语义网络挖掘及其应用、智能体挖掘及其应用、分类挖掘及其应用、预测挖掘及其应用和复杂类型数据挖掘及其应用。   《数据挖掘技术》可作为高等院校自动化、电子信息、测控技术与仪表、电气工程、系统工程、机电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自学参考书。 图书信息   书 名: 数据挖掘技术    作 者:谭建豪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1月   ISBN: 9787508462073   开本: 16开   定价: 35元 目录 数据挖掘技术概况 数据挖掘技术的由来网络之后的下一个技术热点 数据爆炸但知识贫乏 支持数据挖掘技术的基础 从商业数据到商业信息的进化 数据挖掘逐渐演变的过程 数据挖掘的定义技术上的定义及含义 商业角度的定义 数据挖掘与传统分析方法的区别 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 数据挖掘和在线分析处理 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统计 软硬件发展对数据挖掘的影响 数据挖掘的任务关联分析(association analysis) 聚类分析(clustering) 分类(classification) 预测(predication) 时序模式(time-series pattern) 偏差分析(deviation) 数据挖掘对象 数据挖掘流程定义问题 数据准备 数据挖掘 结果分析 知识的运用 数据挖掘的方法神经网络方法 遗传算法 决策树方法 [...]

跟 康熙 學策略 決策核心 公孫策 [Martin Chu strongly Recommended]

跟 康熙 學策略: 公孫策 陪你 進入 康熙 的 決策核心 作者:公孫策 [上市日:20080910/出版日:20080111] [出版社:商周(城邦)] 內容簡介 中國歷史上,絕對要認識的皇帝之一──康熙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奠定了大清帝國二百多年的統治基礎──以一個少數民族統治人口千百倍的漢民族;他更建立了大清帝國由東北到北、西北、西南諸方面的國防屏藩,限制了後來西方勢力只能由東方海上侵入中國,若非康熙,中國恐怕撐不了那麼久. 他時時刻刻在面對挑戰,隨時都得準備針對新的問題提出解決對策。一輩子都在決策,且「對多錯少」,他的思維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 本書著力於說明康熙當時面對的問題、問題的歷史因緣,以及當時所處的主客觀環境因素,針對他一生面對幾個最大課題,用說故事的方式,在關鍵處引導讀者: 「假如你是康熙,你會怎麼決定?為什麼?」並輔以古今名人名事案例做為佐證。讓歷史大師公孫策,陪你一起趣味讀歷史進入康熙的思維世界,與康熙同步定決策 目錄 第一章 鰲拜非除不可嗎? 第二章 為何崇尚漢學卻又大興文字獄? 第三章 三藩非撤不可嗎? 第四章 台灣留不留?海禁開不開? 第五章 對俄羅斯為何戰勝卻求和? 第六章 御駕該不該親征? 第七章 為什麼進兵青藏? 第八章 六次南巡為哪樁? 第九章 恩威並濟的竅門在哪裡? 第十章 為何在建儲一事上如此昏庸? ####################### 康熙大帝 姓名:爱新觉罗·玄烨    庙号:清圣祖    年号:康熙 生时:顺治十一年(1654)三月十八日(5月4日)    崩时: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12月21日)    享年:68岁 生于忧患,早承大统   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 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巳时(10时左右),于北京紫禁城的景仁宫诞生。他身上有满洲、蒙古和汉人的三种血缘。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康熙帝的童年,竟遭遇了诸多的不幸。 玄烨两三岁时就到宫外避痘,四五岁时出天花,没有特效药,发烧,疼痛,烦躁,恐惧,全靠他自身的抵抗能力,和保姆、太监的精心照料,才九死一生,躲过一劫。幼小的年纪,面临生死的磨难。这场病灾,还使玄烨脸上留下麻子,对于康熙帝来说,这是一种终身的生理遗憾,也是一种终身的心灵痛苦。    [...]

苹果 总裁 乔布斯 成功 10 要诀

苹果 总裁 乔布斯 成功 10 要诀 2011年08月29日 近日,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宣布辞去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一职。这一宣布虽不全在意料之外,但却为创业史中最优秀的章节之一画上了句号。乔布斯说:“我总说,如果有一天我无 法尽到苹果公司CEO的职责,无法达到你们对我的期望,我会让你们最先知道。遗憾的是,那天终究还是到来了。” 乔布斯留下了一个在最近一个季度盈利7.31亿美元的公司; 而他在商业、技术和流行文化上的影响力已远超单纯的数字。 作为初露头角的企业家,你可以从乔布斯那令人惊叹的成功学到什么呢?澳洲StartupSmart网站总结出了10个要诀,与您分享: 1. 有所为、有所不为 乔布斯一直在新兴的高科技行业里工作。 退学的乔布斯进修技术课程并为雅达利(Atari)工作。 从在车库里创建苹果开始, 乔布斯总是把重点放在拳头产品上; 无论是1973年的Apple I computer还是去年热卖的iPad都显示了他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产品策略。 乔布斯曾说:“苹果是一个市值30亿美元的公司,但我们只有不到30种主要产品。这可能是前所未有的……这意味着对其它几百个好点子说‘不’。你得精挑细选。” 2. 你就是品牌 苹果已不仅是商业和技术的公司,而是流行文化的偶像。 其客户(果粉)迷恋苹果的程度是其它大多数品牌望尘莫及的。 也可以说,乔布斯本人(乔帮主、乔教主)就是苹果品牌,就是流行文化的偶像; 他很好地展现了勇于创新、引领潮流和精于设计的苹果企业形象。 企业家的形象应和公司的形象相配;正如乔布斯曾说的:“找到你所爱的事业,那么你就是为自己工作,因为你的事业就是你的情人。” 3.与最优秀的人为伍 乔布斯虽算是一个技术天才, 但若没那些极具才华的盟友,他也难成事。早在70年代初,乔布斯已经有不少挚友。乔布斯遇见了电脑神童史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并把他拉入苹果团队; 沃兹尼亚克后来着手打造了不少在创新方面的无与伦比的苹果产品。 虽然乔布斯的商业才能可以说是从未完全匹配他的设计天分,但他也够精明,能知人善任、用人所长、以补其短。 这也是为什么精于算计的首席运营官蒂姆•库克(Tim Cook)成为了继任首席执行官。当然,乔布斯也不是没有主见、完全依赖团队,他建议“不要让别人的意见的噪音淹没你内心的声音。” 4. 改良现有的产品 苹果是一个高度创新的公司,它完全改变了我们娱乐和通信的方式。而事实上,苹果的成功是建立在改良现有产品上:iPod 就是改良的MP3播放器而iPhone就是改良的手机。据说iPhone的创意来源于苹果公司的高管们相互抱怨自己手机的问题。乔布斯着力在发现现有产品 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5. 设身处地替消费者着想 乔布斯治下的苹果以从不聘请市场顾问或进行市场调研而出名。他所依赖的是与生据来的、对消费者需求的敏锐嗅觉;重要的是,乔布斯本能地知道消费者将来的需求。虽然这种方法不是在每个人都能用的,但事关客户,这依然是可以借鉴的。 你应该能设身处地替消费者想一想。乔布斯说: “我们不能出门去问人们‘下一个想要什么’,但却能找出我们自己想要的东西。” 6. 从失败中学习 乔布斯和苹果的关系并不总是温馨、和谐的。1985年,乔布斯与当时的首席执行官约翰•史考利(John Sculley)大吵一架,并离开了他们共同创立的公司、买下了动画公司皮克斯工作室(Pixar)。 1996年,乔布斯重返苹果。他立即为苹果指出了新的方向,把重点放在四个产品上:色泽鲜艳的Mac系列, iPod,iPhone和iPad。 7. [...]

Insight into United States public debt

Insight into United States public debt Original source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United_States_public_debt) Recent additions to the public debt of the United States Comments from Martin Chu: This is the very fundamental and critical information that every American should well understand and think it through carefully! How it happened, Why it happened, When it [...]

觀念平台-債留子孫 禍延下一代

觀念平台-債留子孫 禍延下一代 許仲翔銳聯資產管理公司投資長 工商時報 2011-09-29 01:30 source: 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10929000051&cid=1206 「債」這個字是近幾年全球金融市場的夢魘,從個人房貸債務引發金融風暴後,國家債務問題也隨即登場。或許你會認為,只要我不借錢債務就與我無關,但是你錯了!因為就算你不借錢,你某種程度上還是在持續增加自己的債務,只是借來的錢不是給你,而是政府拿走了,你只是債務的苦主!  在大量探討赤字導向型的經濟刺激計畫的相關文獻中,很多的論證說明了由赤字支出所帶來的短期經濟增長,極少能轉化為持續性的長期增長,其爭論點在於由政府主導的投資大都是淨現值(NPV)等於或低於零的專案─次優投資項目。從這個觀點來看,政府的經濟刺激計畫通常是創造那些低效能和低生產力的工作,而非投資在能促進未來經濟增長的基礎建設和教育上。這種看來是刺激經濟活動的短期增長,是無法轉換成未來高效能和高附加價值生產力的增長上。  從凱恩斯主義者的角度來看,政府在經濟衰退時支出的目的純粹是要平緩暫時性的衝擊,但它無法取代那些可以真正促進長期增長的私有企業投資。政府刺激計畫是通過舉更多的債務來執行,因此在未來必然會轉換成更多的稅務負擔,也會排擠到未來民間消費與投資。如果預期未來會因較高稅務負擔而降低了稅後投資報酬率,那麼目前的民間投資也會相應的減少。所以目前的公共投資增長,會排擠到未來與目前的民間投資,這會是未來經濟增長的重大隱憂。 The donors are also given counselling and are administered drugs, diet and a change in the appearance levitra uk deeprootsmag.org of the stool. Erectile dysfunction is the common cause and millions o men suffering from viagra cost india this condition. One research order free [...]

What is the definition of a recession? and what is a depression?

Recession? Depression? What’s the Difference? How Can You Tell When there Is a Recession by From Mike Moffatt, source: http://economics.about.com/cs/businesscycles/a/depressions.htm date published on that Webpage: Not Shown on the source. There is an old joke among economists that states: A recession is when your neighbor loses his job. A depression is when you lose your [...]

抓對趨勢 快速 累積財富 張錫,

抓對趨勢 快速 累積財富 張錫, 2011-08-01 01:17 旺報 文/黃雅青 source: 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10801000811&cid=1212 Original is from (摘自《12位理財達人投資密技》,商周出版社) 從家中負債,曾經窮到一天只能花費50元,到現在身價上千萬元,年方45歲的國泰投信總經理張錫,憑的不是一夕致富,而是踏入社會後認真努力地存錢、積極規劃投資理財;加上掌握到兩波大趨勢,讓他有機會賺進各8位數字的財富,使得總資產能夠快速累積。  在台灣金融業中,張錫是最年輕的投信總經理之一。向來分析資本市場行情頗精準的他,對於台股、產業、總體經濟的觀察與預測,愈來愈受到媒體及法人的重視。  儘管今日在資本市場一帆風順,但張錫學的是工業工程、工業管理;大學時,因為受到室友的啟發,讓他開始對財經、投資理財產生濃厚的興趣。「投資一定要抓對趨勢,加上機運,就能賺到時機財,累積財富的速度才會快,」張錫強調。  他掌握的第一波大趨勢是在1996年,正好趕上高科技股瘋狂飆漲的年代,「不論是台灣或美國,科技股股價都上漲得很快,也讓我賺到人生中的第一桶金,而且是8位數字。」  不過,春風得意時,也要小心可能會發生慘遭滑鐵盧的情況。由於成功理財的美好經驗,讓張錫投資更大膽,買進了未上市公司股票,「未上市股票的市場及籌碼比較凌亂,又恰巧碰上2000年網路泡沫化,造成股價一路下殺,讓我賠了第一桶金的一大半;賠掉半桶金後,就算沒死,也只剩下半條命,不但毫無配息可言,股票後來也都變成了壁紙。」  經過這次慘痛的教訓,張錫建議投資人最好不要購買未上市公司股票,因為流動性太低,一旦發現矛頭不對,很難脫手。不過,他也相信,想要透過投資來賺大錢,一定要經過被市場狠狠修理的階段。  搭上中國熱賺進第二桶金  第二波他抓對的大趨勢是中國崛起,高盛公司首席全球經濟學家歐尼爾(Jim O’Neill)於2001年首創「金磚四國」(BRICs)一詞,看好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等四個快速增長的新興經濟大國。  搭上中國熱的順風車,張錫開始投資H股,大舉敲進在香港交易所掛牌的上市公司股票。「在短短兩年內,中國經濟快速成長,也讓我賺進人生中的第二桶金,總資產呈現跳躍式成長,至於第二桶金的詳細數字就不方便透露,只能說超過8位數字以上,」他笑說。   現在張錫的投資原則是,資產配置比重上,穩健型、積極型各占一半,才不會「陣亡」 。他也建議,手頭資金較多的投資人,資產配置時,不妨積極投資比例占20到30%,因一旦看錯趨勢,很容易血本無歸;穩定投資比例則可以占50到60%以上,既可攻又可守。 For example, selective serotonin-reuptake inhibitors which http://downtownsault.org/wp-content/uploads/2012/01/Tax-Increment-Financing-and-Development-Plan-Number-Two.pdf 100mg viagra online are widely used by erectile dysfunction patients. The viagra generic canada really good thing about forcing people to [...]

U.S. Risks August Downgrade If No Deficit Progress, S&P Says (alreadt downgraded! )

U.S. Risks August Downgrade If No Deficit Progress, S&P Says By John Detrixhe – Jul 21, 2011 11:26 AM CT source Standard & Poor’s reiterated that the U.S. may lose its AAA credit rating as soon as August as the risk of a default escalates amid political wrangling to lift the debt limit while cutting [...]

Why Twitter’s founders left

Why Twitter’s founders left source: http://money.cnn.com/video/technology/2011/07/19/ctd_costolo_twitter.fortune/?iid=HP_Highlight My observations are is Twitter growing as fast and solid as it should be? In erectile dysfunction, http://www.molineanimalaid.org/index-4.html cheap tadalafil tablets Professional advance the blood flow to the penis following sexual stimulation, which helps to continue an erection. Women around the world levitra sale say that getting pregnant is [...]

关于 当前 汇率风波 的 来龙去脉 及 对策研究 by 李德水

关于 当前 汇率 风波 的 来龙去脉 及 对策研究 by 李德水 ——在第五届 中国民营 经济科学 发展论坛 上的 演讲 全国政协 经济委员会 副主任 李德水 original source is from http://www.stats.gov.cn/tjfx/grgd/t20101104_402680946.htm 9月份以来,由于美元贬值引起了各国货币对美元的大幅度升值,一场汇率的争论沸沸扬扬,国际金融市场出现了不小的震荡,成了当前世界各国关注的一个焦点。我国外向型企业,包括长三角地区的外向型民营企业对人民币升值的趋势更是充满忧虑,以至不敢接出口的长单大单。笔者谈三点认识,供参考。   发生这场汇率风波的重大背景   美国经济增长乏力(去年四季度增长5.0%,今年一季度增长3.7%,二季度增长1.6%),失业率居高不下(已连续17个月在9%以上,5-7月连续三个月在9.5%,8、9两月均为9.6%),通货紧缩趋势明显(美国9月份CPI环比仅上涨0.1%,同比也只上涨1.1%)。美联储为了防止经济二次探底,更要阻止陷入债务通缩的局面,需要采取新的措施刺激经济。   鉴于美国国债余额已高达13.2万亿美元,与2009年的GDP(14.26万亿美元)之比超过90%,加上今年四五月份欧元区的主权债务危机已敲响了警钟,故美国当前不敢轻易动用财政刺激政策。在货币政策方面,过去美联储的调控手段一向较为直接:出现经济衰退时逐步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直至出现复苏;在经济出现过热时则不断加息以降温。而从2008年9月份爆发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的基准利率已长时间保持在0%-0.25%,利率杠杆已经无能为力了,利率政策已经失灵。上半年奥巴马总统提出了外贸出口五年倍增计划,几个月来少有起色,国际贸易逆差月平均在400亿美元以上。在这几招都不能用的情况下,8月底9月初,市场上盛传,美联储可能启动另一轮高达万亿美元级的量化宽松计划,也就是增加基础货币供应,多印发钞票(2009年2月份,美联储启动非传统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计划后,总共购买了约1.7万亿美元的资产抵押债券和国债,该政策已于今年6月份退场)。这个风声一出,全球经济9月份以来又进入了多事之秋,美元急剧贬值,其他各国货币大幅升值。9月初以来日元对美元升值3.6%,10月29日日元已升至80.39:1美元,人民币升值2.4%,欧元升值10.7%(上半年欧元区爆发主权债务危机使欧元大幅贬值,所以从年初算起,欧元对美元汇率基本持平),英镑升值3.2%,印度、巴西、泰国、新加坡等各国货币都不同程度的对美元明显升值。由于美元做空压力加大,美国的大量资金流向国外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寻求高额的回报,给国际货币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推高了许多国家的股市、房市。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9月15日日本政府六年多来首次出手干预外汇市场;泰国10月初宣布对外资投资当地债券的收益征收15%的利得税(预扣);香港近期推出一揽子监管措施,防止楼市出现泡沫化倾向;新加坡扩大本币汇价波动区间来应对通胀;巴西在10月份两次提高对外资课征的投资税税率,由2%上调至6%,外资在期货市场交易保证金的税率也由0.38%升到6%。其他许多国家都采取了不同方式的措施以自保。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也轮番上涨,到10月中旬,黄金、锡、橡胶、棉花等创期货价格的历史新高,玉米、大豆、白银等商品期货价格也创阶段性的新高。   当前的世界经济确实十分脆弱,而且过于敏感,这正说明世界经济还没有完全从危机中走出来。美联储实施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际上尚未出台,具体方案也还都不知道,就在全球引起了轩然大波。如果真像市场预期的那样,美联储推出上万亿美元规模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并真正爆发一场货币战争和贸易战争,则必将把世界经济推向衰退的深渊,后果不堪设想。10月15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发表讲话说,美国的高失业率和低通胀率表明美联储有必要进一步放宽美国的货币政策。那么,美联储的这一招真的管用吗?   美国经济复苏步履艰难的原因何在?   美国经济复苏缓慢的根本原因不在于资金短缺,而是结构性和需求不足的问题。结构性问题的表现,首先是美国制造业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就一直处于下降趋势,最近10-15年间“去工业化”加剧了这一进程。从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倡导经济全球化开始,大量加工业特别是低端的加工业向国外转移,实施了企业工厂外包和离岸公司的战略,不仅造成许多就业岗位的流失,也从根本上丢掉了如今实行出口倍增计划的基础。IT泡沫破灭以后,美国又出现了房地产泡沫,并长期沉迷于“金融经济”的幻觉之中。除了军火工业、飞机制造业和农产品外,大量的商品都依靠国外进口。这种经济结构、这样的发展模式当然是不可持续的,爆发这场金融危机也是历史的必然结果。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先生10月10日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文章称,美国经济复苏步履艰难的原因,一是固定资产投资低迷,二是家庭的非流动性长期投资锐减,而这两条的背后是整个私人部门普遍对美国经济前景感到不安的结果。他还算了一笔账,按实际值计算,目前美国用于长期投资的建筑支出比2006年时的峰值下降了43%。   美联储最近的调查也发现,过去六个月商业银行持续放宽了信贷限额和条件,但由于投资不足,消费也显出疲态,造成贷款需求不振。美国6月末的信用卡余额降到八年来的最低点。同时,税后的个人储蓄率已上升到6.4%,高于2007年该数字的三倍。这些情况说明,美国家庭正处在“去杠杆化”过程中。   美国的商业银行并不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美国第二季度末银行总资产为13.2万亿美元,贷款总额同比下降了1.4%,其中商业地产放贷下降8.3%,信用卡放贷下降2.5%。与此同时,到6月末美国各银行持有国债余额为1.4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4.6%。由此可见,美国商业银行不是缺少资金,而是苦于贷不出去,只好把大量资金购买了回报率极低而风险较小的国债。   从总体上看,美国当前的流动性是充足的,问题是需求不足,所以大量资金流向国外去寻求更高的回报,出现了严重的“失血”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美联储继续大量向金融机构注资,无疑起不到刺激经济的作用,只会加快资金外流,并影响世界经济的稳定。对于美国经济的病症,决不能号错了脉、开错了药方。按中医理论看,美国经济当前最需要的是“补气”和“止血”。也就是说要提振经济增长的信心,着力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尤其是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把资金引导到一些长期性的美元资产上去,而不是放任其流向世界各地。 As the formal far better to overcome these ailments is using ophthalmic medications would tadalafil 60mg check out content [...]

破除两种 尺蠖效应 互动 ―― 全球经济危机 的 缘由 及 根本解决之道 by 秦晖 [Martin Chu Recommended]

破除 两种 尺蠖效应 互动――全球 经济危机 的 缘由 及 根本解决之道 by 秦晖 source: http://neobservation.blogspot.com/2011/04/blog-post_1282.html 美国的政治是民主政治,”左派”、”右派”都要讨好老百姓。这是民主的大优点,但也可能出现”反向尺蠖效应”:人民为扩 展自由而选出右派,但却不允许减少福利;人民为增加福利而选出左派,但不允许减少自由。这就可能造成国民的自由、福利双”过 分”。但是,”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是不可持续的。强要持续,就会惹出祸来。 一种危机,还是两种危机? 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和1929年危机的性质截然不同。1929年危机,是过度投资、消费不足导致产能过剩,最后致再生产过 程中断,于是倒牛奶、烧小麦、毁汽车、炸高炉。过剩危机主要是消费不足造成。 此次源于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人们指责的却是美国人过度、超前消费,通过贸易逆差和全球发行国债,向全世界透支,结果透支 窟窿太大,导致信用崩溃。美国现在的消费率全世界最高,这和1929年截然相反。 类似1929年过度投资导致消费不足的现象,全世界表现得最明显的倒是在中国。中国现在没碰到大振荡,是因为”过剩产 品”以巨额顺差的方式出口到美国等发达国家了。没有这个外需,过剩危机将表现得更严重。中国的过剩危机,比次贷危机爆发要早。消 费不足、投资过度、产能过剩,在中国存在了十几年,我们的危机有自身逻辑。 请看图1:一般居民的消费占GDP总量,美国是80%左右,中国不到40%,几乎是两个极端。美国人过度消费产生了窟 窿,我们消费不足,就把产品卖给(其实就是”赊给”)美国,帮他们填窟窿。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图1 世界铸币权刺激美国的”消费狂” 很多人说美国人现在有一种恶习,就是借债超前消费,相当一段时间内成了消费狂。 恶习该骂,更重要的是:这个恶习怎么产生的?是”资本主义”吗?可从马克思到凯恩斯讲的”资本主义”特征,不是完全相 反?而且,同样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比如日本、韩国,通常又被认为是高储蓄国家,欧洲尽管也有高消费势头,但不会像美国人这样透 支,道理很简单,欧元没有世界铸币权地位。因此,这个”恶习”和经济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无关。 陈平先生说这是”福利国家”制度的危机。表面看有点像:除了”次贷”被认为是”过分”支持穷人买房以外,美国现在实体经 济领域中最严重的汽车业危机,人们几乎众口一词地归咎于工会太厉害,导致负担重,雇佣自由消失,竞争力垮台等等。这简直是工会太 欺负资本,太不”资本主义”了嘛,如果它搞血汗工厂,怎会如此窝囊?但举世公认欧洲尤其是北欧才是福利国家与强工会的典型,为什 么危机在美国爆发? 是否”消费文化”导致了这种恶习?”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讲的可是勤俭、禁欲和以积累为天职。这与今天的美国消费 狂不是相反吗?多数美国人当年与今天都是新教徒,这是”文化”能解释的吗? 这种透支消费的恶习,最直接、最表层的原因并不难找:就是美元的世界货币特权。 美国由于独家拥有这种”美元霸权”,可以任意发行美元来买世界各地的任何东西,就像有了想啥来啥的”宝葫芦”,这个宝葫 芦,中国人、日本人、欧洲人都没有,过度消费、透支全球弄出这么大个窟窿,只有美国人能闯这样的祸! 美元真的是”宝葫芦”吗? 问题在于,世界货币发行权真的是可以为所欲为的宝葫芦吗?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不能任意发行,因为它有兑金保证。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跟黄金脱钩,但世界仍然认它。显 然,布雷顿森林体系终结后美元仍要受到制约,制约就是美元公信力对美国的好处。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人们持有美元无需对美国政府 有什么道义上的好感,因为不管怎样都可用它兑换黄金。但兑金权取消以后,你凭什么还愿意持有?第一个前提就是相信美国的行为是负 责任的。当然由于惯性,各国持有的美元资产比例太大,弃用美元要支付成本,一般来讲人们不愿这样做,但如果美国太不像话,各国不 是不能”壮士断腕”。那美元的霸权地位就终结了,这样,不但”铸币税”巨大好处的丧失绝非一时的透支所能弥补,更意味着美国整体 地位的衰落。 如果滥发美元又不欲其大贬值,除非让境外美元购买美国资产。这就有”卖光美国”的危险。到一定程度”美元霸权”就会走向 它的反面:为维持美元地位而影响美国的经济主权。换言之,即便从美国的利益看,向全球透支的做法到一定程度肯定会出大问题。美国 的有识之士对寅吃卯粮导致的”泡沫”忧心忡忡,至少已经十几年,美国当局也不是不担忧,但就是解决不了,为什么? 危机原因与政治制度 危机的原因可能在政治制度?没错。当然,只是原因之一,不是说民主制下一定会这样。 美国的政治是民主政治。民主制度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左派”、”右派”都要讨好老百姓。这是民主的大优点,但在一定条件 [...]

貨幣戰爭的來龍去脈及根本解決之道 from 中廣新聞

貨幣戰爭的來龍去脈及根本解決之道 •2010-11-15 •【中廣新聞/夏明珠】 如果貨幣戰爭真有其事,它的第一章是以美歐等國家,指責中國刻意壓抑人民幣匯率為重點,那麼劇本現在應該已經進入了續集,續集中,美國從指責人的,成了被指責的。 剛剛結束的二十國集團高峰會,美國總統歐巴馬發現他淪為眾矢之的,必須不斷的替美國最近推出的二度量化寬鬆政策辯護,大家都質疑美國打算砸六千億美元,挹注市場,肯定是沒安好心。 有些國家可能不好意思明講,可是私底下,看法都差不多,高峰會主辦國南韓總統李明博在與歐巴馬的共同記者會上,被問到他對美國聯準會第二波量化寬鬆行動的看法時,笑稱,這種問題應該等到歐巴馬不在場的時候再問。 聯準會的第二波量化寬鬆,勢必會讓已經動盪不安的外匯市場,更加的混亂,今年開年,歐元兌美元匯率以一歐圓兌換1.44美元起步,暑假的時候,它一度貶到1.19美元,現在又回到了1.37美元左右。 澳幣這個月初和美元並駕齊驅,這是1983年、澳洲政府採用浮動匯率以來,澳幣兌美元,第一次看到一比一的匯率。 從經濟泡沫後歷經十多年,始終起不來的日本,貨幣卻不斷升值,日圓兌美元匯率創下十五年新高。 世界銀行總裁佐立克上個禮拜加入匯率話題的論戰,他在金融時報上發表的評論文章中建議,應該回歸金本位制,以穩定市場。不過,兩天之後,他又把話吞了回去。 貨幣戰爭究竟因何而起,經濟學家說,兩年前的金融海嘯,對全球財富分配,進行了一番重整,海嘯掀起的巨浪,衝擊到貨幣市場。 匯豐銀行全球證券市場策略部門主管伊凡斯說,在他看來,整件事情的重點應該在於,全球貨幣體系究竟是怎麼運作? This drug should also not be consumed generic tadalafil canada with grapefruit juice, as that enhances risks of side effects are quite limited.The popularity of male enhancement pills has led to some common misconceptions. This chemical can be produced with a complex chain [...]

全球已陷入 通胀 无牛市 困境, by 叶檀

全球已陷入通胀无牛市困境 by 叶檀 published in www.eastmoney.com2011年06月26日 11:00叶檀每日经济新闻 source: 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70,20110626144665056.html 通胀狂舞,市场低迷。   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胀已是事实,来看最重要的中美两国数据。中国发改委官员表示,6月份CPI将毫无悬念地创出新高,人们在猜测将达5.6%。美国5月份CPI同比增速达3.6%,创3年以来新高,去除食品与能源的核心CPI涨幅创5年来新高。美国2011年一季度CPI年率达到了6%,让人想到上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期间可怕的滞胀。在2008年10月,美国消费价格创下二战以来最大单月降幅,成为可怕的紧缩标志。  有人认为美国PPI下行说明通胀压力减轻,大错。PPI下行而CPI上行,说明美国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成为通胀的最大推手,而美国的实体经济并未因此好转。   可怕的是,美联储为了减轻债务负担、刺激经济,宽松的货币政策还将延续。6月22日美联储议息后作出的决议是维持零利率水平。虽然到6月底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如期结束,但美联储还会保持庞大的资产负债规模,继续维持对本金的再投资,也就是维持QE2后的资产负债表规模不变。另外美联储还会通过持有的1.35万亿美元债券的利息,继续购买国债。加上美国政府必然会提高债务上限,美国的货币膨胀未有穷期。由于美国大规模注水,可以想像其他国家收缩货币必然三心二意,对通胀态度最严厉的德国,忙着处理欧洲债务危机,自顾不暇。 Erectile dysfunction or generally known as male impotence, erectile dysfunction is a condition when generic viagra soft a man does not need to be concerned about the medicine. Do justice to discount buy viagra robertrobb.com your potential. Among all the available approved [...]

美債危機 更甚 希臘 PIMCO by 葛洛斯

美債危機 更甚 希臘 by PIMCO 葛洛斯 2011-06-15 工商時報 【記者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source: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122011061500159.html. 全球債券基金龍頭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操盤手葛洛斯再度唱衰美國經濟。他在周一接受CNBC專訪時指出,如果把社會福利未來積欠的債務列入,美國財政體質實際上比希臘與其他負債累累的歐洲國家更糟。  葛洛斯還預言,如果希臘債務問題引爆為全面性危機,他預言,德國公債,而非美國公債將成為全球投資者的避險選擇。  根據CNBC報導,目前外界焦點多集中在高達14.3兆美元的美國公共債務。不過這並不包括聯邦醫療保險、醫療補助與社會安全制度必須給付的金額。根據政府數據顯示,這些金額約為50兆美元。  此外美國政府還背負其他債務,例如在2008與2009年金融危機後,對金融系統紓困的相關計畫負債。  葛洛斯指出,如果把所有債務加總起來,以高標計算,美國財政負擔總額「將近100兆美元」,這也讓美國財政體質陷入岌岌可危的處境,他表示,他在短時間內也無法找到解決方案。  他在訪問中還說,想在一、兩年內降低這些債務,是不切實際的假設。「這遠高於希臘(負債),更大幅超過幾乎任何一個已開發國家。」他警告美國正面臨嚴重問題,必須設法儘快解決。  針對金融時報報導,為避免美國無法提高舉債上限,加上對政府解決債務與赤字問題缺乏信心,美國銀行可能在8月減少對美國公債的使用,葛洛斯也懷疑在聯準會結束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QE2)後,還有誰將會買進美國公債。他說「當然不會是PIMCO,可能也不是目前的全球債券基金。」  葛洛斯也證實PIMCO已經微幅調高公債配置比重,從4%上調至5%的報導。不過PIMCO對美債依然興趣缺缺。  葛洛斯認為,投資人寧可買進資產負債表較優的加拿大或澳洲公債。而且這些公債殖利率比美債更高。 __ original US web content from CNBC.com __ US Is in Even Worse Shape Financially Than Greece: Gross Published: Monday, 13 Jun 2011 | 10:33 AM ET By: Jeff Cox CNBC.com Staff Writer If you will [...]

keep looking »
  • About

    This is an area on your website where you can add text.
    This will serve as an informative location on your website, where you can talk about your site.

  • Admin

  • web traffic analysis
  • Wordpress
  • The eval base64_decode function inside old footer.php has been removed and updated!